展望與規劃:美好未來原非“科幻”
2009年11月,國務院頒布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為該區域石油裝備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依托優勢企業,加強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提高石油成套設備研發能力,開發生產系列配套產品,重點發展石油鉆采裝備和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形成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石油裝備高端產業鏈,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技術高端、國內一流的石油裝備產業基地。”
《孫子兵法》云:“多算勝,少算不勝。”未來東營的石油裝備產業能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延續今天的輝煌,這對東營的“廟算”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幸好,東營成竹在胸。即將出臺的《東營市石油裝備產業發展規劃》通篇貫穿著這樣一個基調: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注重打造高端價值鏈,更加注重培育核心競爭力。
首先,確立了技術、產品發展方向。注重培育主導產品,實施品牌戰略,以“高、精、尖”和節能高效為目標,提高產品智能化水平。成套裝備主要由陸上向海洋、由淺井向深井、由采油向采氣、由裝備制造向制造與服務一體化方向發展,同時兼顧水合物和煤層氣開發裝備的研發制造,并且更加注重采收率的提高。油氣管線、抽油桿/管主要向高強度、耐腐蝕、高可靠連接、非鋼方向發展。
其次,分層次確立了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打造特色鮮明、技術高端、國內一流的石油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經濟發展目標:2013年,石油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0億元,年均增長25%;出口創匯25億美元,年均增長35%。2020年,石油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出口創匯60億美元。
技術發展目標:低溫深井鉆機、智能抽油機、連續抽油桿、特種抽油泵、高壓采油采氣井口(HH級)、耐高溫等壁厚新型螺桿泵、連續油管等拳頭產品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海洋石油裝備關鍵技術上實現新突破。
集群發展目標: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00家以上;培育6家大型生產企業集團,1—2家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綜合型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