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能否在中國也產生革命
■ 但冷靜思考之后卻發現,事情不會如此樂觀,頁巖氣要在中國也產生革命遠非像在美國那么簡單。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少專家根據歷次經濟危機的經驗曾預言,此次危機后必將在諸多領域產生革命,其中,能源是產生革命的領域之一。這一預言,現在正在能源領域的兩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是發生在美國的所謂“頁巖氣革命”;二是有可能由中國引領的“電動運輸(高鐵+電動車)革命”。
雖然,我們不能將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完全歸于金融危機后所產生的能源領域革命,但后者卻是一種典型的危機后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出現,其意義不亞于二戰后由美國所引領的石油時代經濟模式,這一點也許并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如果發生在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也能在不遠的將來在中國出現,二力合一的結果會是什么?我想眾多國人都會按捺不住要捂住自己怦怦直跳的胸口。
但冷靜思考之后卻發現,事情不會如此樂觀,頁巖氣要在中國也產生革命遠非像在美國那么簡單。
首先,頁巖氣并不是一種人類新發現并加以開發利用的新型能源。說來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人類第一口有意識的商業性天然氣井開鉆于1821年的紐約阿帕拉契亞山區,它是一口頁巖氣井,從時間上說,這口氣井比第一口油井要早40年。但在此之后頁巖氣并未快速發展起來,相反,鉆采石油卻熱火朝天,原因就是頁巖氣并不是一種能使人一夜暴富的產品,它屬于“貧氣”,其地質特點決定了它的單井低產性。夢想在地球上鉆一個孔,財富就可以滾滾而來是不可能的。因此,雖然鉆井很早,但卻不如常規油氣發展快就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為什么頁巖氣在最近幾年又會產生革命性發展,且到目前為止僅在美國產生了革命呢?
綜合各種文獻資料,這一問題的答案似乎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第一,美國高度成熟的天然氣工業體系為頁巖氣的革命性發展奠定了基礎設施條件。美國的天然氣管網長度有41.4萬公里,上游天然氣生產商有6800多家,天然氣管道運營商有160多家,天然氣交易商250多家,有近1200個地區配氣公司和6500多個終端用戶。有了發達的管網和天然氣接入的非壟斷性,使眾多中小廠商可以方便地將自己生產的頁巖氣出售給交易商。
第二,金融危機前的一輪全球油氣價格大幅并較長時間的上揚,對頁巖氣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作用,不斷攀升的天然氣價格刺激了中小廠商不斷投入資金發展頁巖氣開采技術,技術的創新又帶來了成本的降低,加上中國低端制造品的輸出,使成本降低得更快。
第三,一定程度的政府政策支持。1980年美國政府頒布的《能源意外獲利法》第29條稅款規定:1980~1992年間鉆探的非常規天然氣井生產出的天然氣可享受稅收補貼政策(頁巖氣為3.5美分/立方米)。得克薩斯州則制定了對頁巖氣開發免收生產稅的政策。
以上三個原因中,政府政策支持并不是美國頁巖氣產生革命性變化的主要誘因,因為時間上不吻合,因此,革命應主要歸咎于前兩個因素。
通過解剖美國頁巖氣產生革命的動因,結合我國的情況,我們可以對頁巖氣在中國的未來發展做一個初步判斷。
首先,中國的油氣開采工業廠商很少,這一點決定了很難出現像美國那樣的學習曲線效應。
其次,中國的天然氣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管網密度低且壟斷性強,不可能很方便地就近接入。
再次,天然氣價格仍然是政府定價且長期偏低,不會產生暴利刺激。
最后,政府政策的出臺取決于頁巖氣產量的多少,在產量仍為零或很少的情況下,希望政府即刻頒布優惠政策似不現實。
以上幾點決定了在未來幾年,中國的頁巖氣發展不會產生美國式革命,但不排除一些企業會利用其作業技術優勢,在基礎設施方便、頁巖氣資源相對豐富、開采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如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率先開發數十億立方米的頁巖氣,同時爭取國家相關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