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盡管我國還需要大規模地引入海外管道氣和LNG,但頁巖氣的應用,將倒逼海外進口氣降價。
雖然開發起來困難重重,但對于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供需缺口越來越大的中國而言,開采頁巖氣也許已然成為一把緩解供需矛盾的 “金鑰匙”。
這樣的結論并非“拍腦袋”想出來的。美國依靠頁巖氣這種原來被認為沒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實現天然氣自給,并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據許多專家估計,中國的頁巖氣儲量和美國相當,一旦實現商業化開采,就可能緩解甚至解決“氣荒”問題。到時候,有頁巖氣作為“底氣”,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議價權將大大增強。
“頁巖氣是中國必須重視的戰略性能源。”中石油國際事業部中加石油中心主任韓華認為,未來幾年內我國很有可能面臨北美現在所面臨的常規天然氣產量持續性遞減問題,天然氣重心向非常規天然氣轉移只是時間問題。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開采這一“看上去很美”的戰略性資源,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二手資料多,一手資料少,直接資料只有中石油頁巖氣一口淺井,中國地質大學采集的零星資料。”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展戰略研究室研究員李玉喜頗為惆悵,“由于缺少第一手資料,很難確定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和有利區優選的參數。”
李玉喜建議推動頁巖氣戰略調查,構建我國頁巖氣地質理論體系。可以說,摸清“家底”是開采頁巖氣最基礎、最迫切的工作。
除了基礎資料和理論的缺乏,技術同樣是中國開采頁巖氣的一道更高的門檻,頁巖氣開發技術代表致密、低滲透開發的最高水平。為了盡快掌握關鍵技術,向國外公司合作“取經”可視為一條捷徑。
“美國從1976年開始開采頁巖氣,在積累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的成熟,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同國外公司合作開采頁巖氣,來學習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資源規劃所戰略研究室主任董大忠建議。
由于頁巖氣采收率比常規天然氣低(常規天然氣采收率在60%以上,而頁巖氣僅為5%~60%),再加上生產周期和回收成本時間長,頁巖氣開發絕對是“富者”的高風險游戲。因此,除企業和行業的努力之外,政府還要為開采頁巖氣提供優惠政策。
這在美國已經有了先例。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制定了《能源意外獲利法》,規定非常規能源開發稅收補貼政策,同時,政府還積極實施減免稅收政策。這成為美國頁巖氣實現有序、快速開發的重要保障。
可喜的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已著手積極推進頁巖氣勘探開發。正在制定的《科學發展的2030年國家能源戰略》將頁巖氣擺在了重要位置。2009年9月起草和制定的加快頁巖氣開發鼓勵政策,目前也已進入商討研究階段。不難預測,中國頁巖氣開發利用產業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