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的“心思”
面對油氣領域拋來的“橄欖枝”,民資既喜也憂。
作為浙商的代表性人物,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接到中石油的邀請后表示,“很有興趣,希望能找到恰當的合作機會”。相比這些行業外的企業的雀躍心情,行業內的民營油企則有更多憂慮。
“感興趣是感興趣。但是民營企業由于資金限制在合資公司中肯定是小股東,一旦合資公司前幾年連年虧損,民營企業就會被吃掉。”浙江寧海甬石東南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樟槐表達了大部分民營油企的擔憂。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指出,在中石油拿出的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長期投資項目,資本回報時間較長,這是大部分民營企業比較不樂意的地方,因為相對于國企來說,民企更看重資本回報周期,而且時間長也容易滋生變數。
“對于民資來說,沒有足夠的資金和風險抵御能力,利潤和回報自然是我們最看重的。”山東方圓石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書杰毫不避諱地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也正是由于利潤微薄,商務部重新啟動的進口成品油配額成了民企眼里的雞肋。如今,距離商務部下文已經過去半個月之久,各地上報再次申請的民企寥寥無幾。
“民營油企最渴望的莫過于希望打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對原油支配權的壟斷。”廣東石油商會會長吳清標指出,對民營油企來說,最有現實意義的舉措就是放開進口。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郭海濤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民營企業雖有了成品油批發資格,可以經營加油站、煉油等業務,但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巨頭仍壟斷原料資源,民營石油企業發展備受困擾。民企的心思,是期待破除原油進口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