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裝備制造發力
面對市場和政策雙重利好消息,我國海洋裝備制造現狀卻不容樂觀。處于世界海洋裝備第三陣營的我國海洋裝備制造,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技術發展兩頭在外,在深水裝備研發設計方面差距尤其明顯,且國內企業大都不具備承擔總承包項目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絕大多數是作為分包商承擔,處于產業價值鏈低端。
目前我國90%以上的海洋石油鉆采裝備依靠進口,每年從國外采購裝備的金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國產海洋鉆采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0%。因此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馬家驥專家曾直言,我國海洋石油裝備才剛剛起步。
毋庸置疑,我國海洋裝備制造相關企業向海洋進軍的步伐開始加速。國內石油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大連船舶重工等相關企業紛紛表示將加大對海洋裝備的投入。中國石油將把開拓海洋裝備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海油則表示其海洋石油裝備瞄準大型化、專業化。在摸索和積累過程中,我國海洋裝備也已取得一些顯著成果。比如上文提到的首臺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是寶雞石油機械公司研制,對于打破國外壟斷、推進高端石油裝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意義,而由中國海油投資我國自行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填補了中國在深水裝備領域的空白,使中國躋身世界深水裝備的領先水平。
很多公司更是立足長遠,從陸上到海上,裝備制造實現了戰略驅動跨越式轉變。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石機械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面對陸上石油鉆采裝備產量飽和,產品需求銳減的局勢,寶石機械公司調整戰略,迅速向海洋領域拓展,僅2009年的迪拜“1+1”海洋自升式平臺項目就創下了18億元的訂單。為加大海洋裝備科技攻關力度,公司引進20多名高尖端科技人才。公司海洋裝備所王定亞所長介紹,按照國家863計劃,他們所研制的鉆井隔水管、平臺錨機和105Mpa新型鉆井防噴器三大課題在國內尚處于空白。三項高技術產品的問世,必將助推寶石機械公司乃至全國海洋石油裝備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寶石機械公司先后完成了勘探3號、惠州192-193等19個海洋鉆井平臺項目,擁有自升式、固定式、設備調式等多種海洋鉆井平臺的生產能力,海下鉆井深度最高達到9000米,產品遠銷南海、東海以及墨西哥、阿聯酋等多個國家和城市。
一邊是企業紛紛發力,一邊是國家大力扶持和專家諄諄囑咐。此次發展不是廣鋪攤子,而是要研發新型高端的技術,并依托創新型大集團,多行業協同解決產業瓶頸技術難題。
面對遼闊的大海,我國海洋裝備制造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今天這條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明天就能夠成為具有千億產值規模的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