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無縫鋼管反傾銷”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2-09 來源:《石油與裝備》雜志 關注度:0]
摘要: 盡管“反傾銷調查”帶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印痕,但從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來看,又給業界帶來一些重要警示,比如無縫鋼管產能過剩、國內企業應訴團隊不成熟等。
來自中國鋼管協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美國提出反傾銷調查以來,中國無縫鋼管連...
未來出路何在
2009年,中國無縫鋼管工業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在“外患”與“內憂”的重要關口,中國無縫鋼管工業何去何從呢?
莊鋼副理事長指出,要深刻反思行業發展:“一是中國無縫鋼管出口比例偏高,對國際市場依賴度偏高。去年,出口量多達609萬噸,已占國內生產總量的30.2%。業界認為,中國應控制總量發展,對外出口應該有一個合適的比例。二是這兩年中國無縫鋼管發展速度過快,出口目的國過于集中。2008年出口美國229萬噸,該數量接近2006年全年的出口量。出口目的國過于集中易于引發目的國對我國實施‘雙反’。三是對出口企業國家要實行準入制,嚴格規范產品的出口。目前有些出口企業沒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質量差價格也較低,一旦讓這樣的產品出口,不僅會擾亂國外市場,還會累及整個行業!
對于今后的發展,他提出四點:一是控制總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加大高端產品的研發制造投入。企業應該挖掘自身優勢,開發國際市場需要的一些高端產品,這是規避反傾銷的措施之一。三是擴大內需。對于中低端產品,要從個性化方面下功夫。在高端產品上如深海用管線管、海洋用的纏繞式管線管以及高強度抗腐蝕結構管(
鉆井平臺)等產品要加大開發力度。四是堅持“走出去”發展,開發新興國際市場。應重點關注非洲、中東市場。
采訪的最后,他指出,當前,國際貿易摩擦的應對主體主要還是企業。
鋼鐵協會、鋼管協會等行業組織將發揮協調作用,一是幫助企業搜集提供相關海關數據;二是加大涉及企業的應訴輔導,比如提供翔實的數據。另外,作為企業當然的代理人,政府則應出面、積極維護國內企業的合法權益。
《石油與裝備》雜志 記者:王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