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認購權(Pre-emption rights):設立優先認購權的目的是在公司有擴大總股本的融資行為時保障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權益不被攤薄。股東購買新股票的定價往往低于新股的市價,因而優先認股權本身亦具有市場價值。股東可以自己行使該權利,也可以通過轉讓權利證書而將新股優先認購權轉讓給他人行使,也就是說,在優先認購權生效之前賣出股票。
【新聞評論】自5月底以來,指數出現斷崖式的下跌,許多指標均處于嚴重超跌的狀態。當前市場整體估值十分低,滬深 300(2326.688,102.62,4.61%)指數PE僅為9倍,滬指PE也在10倍左右,其中銀行股PE更低至5-6倍,且大多處于破凈的狀態。技術指標嚴重超賣,反彈當然也就一觸即發。與此同時,期指持續貼現也引發強烈的反彈動能。近幾個交易日,期指一直處于貼水局面。上周IF1307與 IF1308收盤貼水持續在50點之上,IF1307的貼水幅度一度超過了60個點。而期指的貼水和升水過大往往意味著市場情緒將會反轉,期指的升水過大表示市場情緒興奮,而期指貼水過大則反映市場情緒極度悲觀。
可以說,6月份的大跌充分反映了資金緊張、對經濟的擔憂和重啟IPO等利空的沖擊。恰在此時,有關方面做出穩定增長和保就業的表態,這直接激發了市場熱情。從近來國家批復棚戶區改造到開展上海、天津等自貿區試點等等,都說明宏觀經濟的下滑已觸及政府底線,預計近期會陸續出臺刺激政策。國際大宗物品價格進一步趨于穩定,這對國內的經濟發展無疑又是一個利好。
昨日,金融、有色、煤炭、地產等權重板塊集體上揚,滬市成交量一舉放大到1300億元上方,個股普漲特征顯著,滬市單日漲幅創出今年的最大值。整體來看,當前市場空頭氛圍并未完全消散,投資者需警惕追高藍籌股的風險,而昨日尾盤走弱或許透露出短線資金已萌生退意。
近來,中國石油(8.14,0.05,0.62%)出現了罕見性的十連陽走勢,股價也從低點上升超過10%。近日,中國石化 (4.65,0.04,0.87%)和四大行加大護盤力度,強行把指數拉回2000點大關的位置。大資金動用市場不看好的中國石油連續拉升,護盤性質非常明顯。
而作為A股反彈的風向標,QFII也加快了抄底的步伐。縱觀歷史數據,當市場經歷快速下跌到達相對底部區域時,管理層就會出臺相關有利QFII入市的措施。當然,外資在中國不可能沿用所謂的價值投資,而是利用中國股市投機氛圍濃厚的特點,以快進快出的方式謀取利潤,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大資金護盤,與管理層重啟IPO的維穩基調相吻合。上半年,中國股市表現全球倒數第四,主板市場累計跌幅超過13%,股市的保值增值能力再度減退。在當前股市嚴重缺乏吸引力的環境下,若同步出臺IPO啟動措施,必將對股市形成重大打擊。而當前距離IPO重啟的時間已經不遠,因而需要營造相對較好的市場氛圍。應該說,大資金選擇此時抄底,在技術、估值、政策等方面達到了完美結合。
房地產、券商、煤炭、有色金屬等周期性行業的大幅拉漲,基本上可以確立本輪反彈行情的性質。在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傳統的周期性行業所受沖擊最重。而從前期的走勢不難分析,跌得最深的還是這類品種。目前而言,國家可能要經歷長達三年以上的經濟轉型過渡期,而貨幣的緊縮以及企業盈利空間的縮減預期,將會中長期影響傳統周期行業的走勢。因此,盡管短期可能會出臺一些刺激政策,但在通脹水平居高不下、產能嚴重過剩、美國QE退出預期等因素制約下,政策寬松的余地并不大,故對刺激政策、反彈高度均不宜過分樂觀。
此外,在政策面偏暖的情況下,更要警惕利空的襲擊。一是截至6月30日,有125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方案,融資金額總計2111.8億元,與2012年同期的1186.9億元相比增長了77.9%,市場圈錢的熱情依然不減。二是截至6月30日,上海土地出讓成交額同比劇增277%,北京同期增長390%,而最“瘋狂”的要數杭州,其增幅高達5倍,創下該市的歷史新高。其他半年賣地收入超出去年全年的地方也屢見不鮮。如此瘋狂的賣地,是因為各地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有增無減,這顯然不利于轉型升級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