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伴隨發改委一紙成品油降價公告,新成品油調價機制同期正式啟動,根據發改委網站披露,成品油計價和調價周期由現行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成品油價格調高或調低對公司盈利并沒有直接關系,關鍵在于調整周期。成品油價格的積極調整(不管是高還是低),對煉油板塊都是有好處的。調價周期縮得越短,對中石化越好。
事實上,2012年發改委8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促使國內國際價格進一步接軌。而愈發靈活的調價機制下,國內原油產銷巨頭中國石化(600028.SH)、中國石油(601857.SH)煉油板塊業績改善明顯。
“2012年以來的成品油調價及時而到位,一舉扭轉了中國石化之前跟不上原油價格的不到位現象,距離市場化差距不到300 元/噸;去年下半年開始煉油基本能做到盈虧平衡。”銀河證券裘孝峰指出。
中國石油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石油煉化板塊的虧損也在逐漸減少,“8月下旬以后煉油經營狀況明顯好轉、減虧顯著,三季度煉油虧損收窄至4.2美元/桶,四季度更進一步收窄至2.2美元/桶;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推出后,公司煉油有望做到接近盈虧平衡。”
調價提速利好煉油業務
2012年,盡管國際油價波動頻繁,但受益于國內成品油調整提速,發改委年內8次調整成品油價格,逐步減少價格不到位的程度,有效緩解國內煉油企業虧損局面。
3月24日晚,中國石化發布年報,其中,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114.4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375.80億元的虧損同比下降68%。而早前中石油發布的年報中,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336.7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大幅減虧264.15億元。
伴隨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正式施行,中石油、中石化將告別單一煉油時代,有望享受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帶來的業績利好,進一步扭轉成品油價格長期倒掛的格局。
隆眾石化分析師冉曉睿告訴記者,此前成品油調價機制是22加4(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改委價格司即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但滯后性太強,仍會出現油荒等極端現象。本次成品油價格改制后將更好的調整、控制銷售量。調整后,可以減輕成品油滯銷、投機存貨等現象,對于中石油、中石化來說,可以提高銷售任務,保證銷售穩定。
前述中石化董秘辦人士向記者表示,“以前成品油調價時段比較慢,在國際市場上原油是高價買入,在國內低價賣出,對煉油板塊產生負面影響。現在若能及時調價,我們就能做到高價買油,以合理的價格賣油,保證煉油板塊利潤是薄利,不會出現虧損現象。”
石化雙雄業績拐點可期
“2013年成品油新定價機制的出臺,標志著煉油時代的終結,未來中石油、石化的盈利波動將會比較小,它們的估值水平預計會往10倍以上靠。”一位長期跟蹤原油行業分析師表示。
銀河證券裘孝峰也指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后,煉油虧損的擔憂也將得到本質性消除,中國石化的估值折價也將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復。
近期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呼聲漸起,對于去年天然氣板塊巨虧的中國石油來說,年內天然氣價格提升的預期也對其板塊扭虧帶來希望。年報披露,2012年中石油天然氣產量為25588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6.8%;中石化天然氣產量為5980.1億平方英里,同比增長15.7%。
盡管天然氣銷量持續增加,但受制于長期以來的成本倒掛,中石油天然氣業務虧損嚴重。銀河證券報告顯示,2012年中石油進口天然氣和LNG虧損達419億元,使天然氣板塊業績從2011年盈利155億元大幅下滑至虧損21億元。
伴隨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天然氣價格改革勢在必行。近期發改委人士在否認4月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同時指出,中國天然氣價格偏低,需要進行調整是肯定的。
“2012年上半年原本預期天然氣定價新機制未試點地區的天然氣可能會上調2-3毛/方沒有實現,今年天然氣上調的可能性較大;但進口氣數量預計還將增加80億方,中國石油天然氣板塊的經營壓力今年仍很大;若天然氣調價實現,今年板塊有望扭虧。”裘孝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