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當國內第四大石油集團——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延長石油”)“陸上第一井”所在地——陜西省延長縣七里村采油廠集油站再次發生原油泄漏,并禍及陜北母親河延河之時,當地政府與事故主體延長石油之間卻互相推諉,遲遲未向外界公布此次環保危機數據。
據了解,本次事故發生于延長油田股份公司下屬的七里村采油廠集油站附近,集油站大門外一段30米的油管爆裂,原油大量流入延河,延河瞬間變成了“油河”,危及黃河安全,初步估計這段“油河”有十幾公里。記者到達現場時,河道中還分布著幾處攔截網,六百多名穿橙色工服的工人在打撈原油,亦有罐車在拉運清理過的油污。
11月12日上午,該段輸油管道爆裂后,上百噸原油直接被排泄在延河河道內。幾小時后,延河數十公里的水面上漂滿了油污。
據了解,延長石油漏油事件時有發生,而近年來該集團的泄油事故相關數據及處理結果始終是個謎。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延長石油位于榆林市靖邊縣的靖邊采油廠發生大量原油泄漏事件,致使當地一個面積達800畝的水庫受到嚴重污染,大量魚蟹死亡,700多村民、大量牲畜飲水和下游灌溉無法使用,給當地群眾造成直接損失上百萬元。另有公開報道,去年12月24日,延長石油陜西定邊至靖邊的原油輸送管線發生泄漏200噸左右原油事故,而僅去年延長石油在陜北各區縣各類漏油事故就多達12起。
資料顯示,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是國內唯一一家具有石油勘探、開采資質的地方企業,是繼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之后的全國第四大石油開采煉化企業。下轄23個采油廠,主要分布在陜北黃土高原以及毛烏素沙漠邊沿地帶。其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以及水資源缺乏的沙土流沙,該種地貌生態極為脆弱,因此,常常爆發人與自然間的生態大戰。
比如,此次延長縣七里村采油廠所在地,為典型的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生態,一條黃河的最大支流延河沿川道而過。多年來,由于漏油事件頻發,已經令這條被稱為陜北母親河的大河周邊的生態遭受重創。“以前延河里面有多重魚類生存,而現在我們所處的延河段,要想抓魚已經很困難了。”延長縣七里村周邊的一些居民表示,延河周邊受到的最大威脅就是延長石油的原油。而在靖邊縣原油漏油事故已嚴重污染當地的耕地、水源、林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延長石油集團下屬各地縣企業與政府部門成了平級機構,地縣級政府不得干預企業生產活動,政府便失去了對石油企業的監督權,延長石油旗下的23個采油廠儼然成了縣城里的獨立王國,采油廠下設的環保、公安等部門,和地方公安屬于兩套班子,并不受政府支配,而是受命于企業。
據記者了解,在2005年陜西省政府進行油田資源重組整合中,陜西延長石油在延安組建,當時集團下屬21個石油鉆采企業和3個煉化廠,重組后原各市區縣所屬石油企業與當地政府脫離關系,產油市、縣政府作為出資人,享有按股份取得收益的權利,但不得干預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一規定導致了石油企業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只享有財稅權,而沒有經營管轄權。而正是這樣的管理機制讓采油廠所在地對于財大氣粗的延長石油難以挾制,尤其在漏油等環保危機的處理上,更是缺乏主動性。
吳起縣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就表示,采油企業與所在地政府部門不但成了平行機構,而且延長石油陜北主要采油縣政府財政收入超過50%以上還嚴重依賴延長石油的采油廠。
延長石油集團下屬各地縣企業與政府部門成了平級機構,地縣級政府不得干預企業生產活動,政府便失去了對石油企業的監督權,延長石油旗下的23個采油廠儼然成了縣城里的獨立王國,采油廠下設的環保、公安等部門,和地方公安屬于兩套班子,并不受政府支配,而是受命于企業。實際上這些“石油環保”儼然成了危機內部消化的班子,對于當地居民“消受”到的“被污染”的現實并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