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 (5月30日)
GE中國創新中心(成都)的開幕儀式上,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與GE董事長杰夫·伊梅爾特無意間表演了一段對口相聲。
葛紅林希望GE將更多的制造業項目投放在當地,就像蘋果2/3的平板電腦產自成都一樣。鑒于成都和四川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需要大量基礎設施產品及老百姓需要的技術產品。而成都市政府的服務水平有目共睹,目前更是從“服務企業”變為“伺候企業”。
葛紅林的話引起了一陣歡笑。伊梅爾特回應說,市長的姓氏“ge”,如果有一天您能變成GE市長,我們就會把公司名字變成 “ge公司”,GE和成都就結下了永久的緣分。
幽默的背后,其實隱藏著GE西進的邏輯。時隔4年,全球最大的多元化企業通用電氣(GE)的董事長杰夫·伊梅爾特再次來到成都,為其在中國第一家創新中心正式啟動剪下紅綢帶。
位于成都高新區的GE成都創新中心,肩負著GE進軍中國西部市場的多項重任,而基層醫療和
頁巖氣則是重點。
GE的西進邏輯
2010年底,GE承諾未來三年內在中國投入20億美元,用于拓展其在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并與行業領先的中國公司建立新的合資企業。
GE中國創新中心(成都)是GE這一投資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GE已投入8000多萬美金用于該創新中心的建設、人員招聘和運營。此外,以照明和煤氣化為業務核心的西安創新中心也將在今年夏天落成。
過去的幾年間,GE與西電、中航工業、華電等多家國有企業建立合資企業進軍醫療、能源、電氣化等多個領域,伊梅爾特稱未來會繼續與更多的中國國有企業合作。
在西部大開發、制造業由東向西遷移的大背景下,GE與諸多跨國企業似乎不同。其西進計劃首子,不是制造業基地,而是創新中心。伊梅爾特認為,GE的做法,與中國“
十二五”規劃鼓勵本土化創新的戰略不謀而合。他對記者說,“我們的增長,靠的是創新,而不是靠勞動力”。
此前,GE研發基地比較多地放在沿海發達城市。成立于2000年的GE中國研發中心業務團隊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無錫等地。
GE創新中心首子落地成都,既是對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的考量,也看到了成都日益提升的國際化地位。
近10年成都的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成都已成為中國西部增長最快的區域。成都市市長葛紅林稱,全球500強接近一半落戶成都,作為全球投資風向標的《財富》論壇,也將于明年6月在成都舉辦。
分羹頁巖氣和基層醫療
2011年,GE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到57億美元。伊特梅爾很滿意這樣的成績單:“我當CEO的時候才10億美元的銷售額,現在已增長了很多倍”。
在中國未來,GE看到了更多的投資機會。“頁巖氣”昨日被伊梅爾特多次提及。他稱,GE創新中心選址成都,部分原因是因為根據目前的勘測,中國大部分的頁巖氣資源集中在西部腹地。
國內初步評價認為,頁巖氣資源量約為21.5萬億立方米至45萬億立方米,中值為30萬億立方米。據國家能源局的資料顯示,我國頁巖氣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緣。包括
殼牌在內的跨國巨頭對于這一商機躍躍欲試。
伊梅爾特稱,頁巖氣開發技術在美國還在發展,據測算,GE對美國頁巖氣發展的技術貢獻率約為20%至25%,新成立的創新中心將在井口設備、水處理技術、壓力控制技術等方面提供支持。他認為頁巖氣在中國的發展將最終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
除了頁巖氣,GE在成都建立的創新中心還將重點關注醫療、電子設備、交通等相關行業的創新。“目前基層醫療在GE醫療中國業務的占比不足20%。”GE成都創新中心總經理馬加寧對 記者稱,GE醫療過去在中國市場更多的是關注高端醫療領域,但在未來,基層醫療業務的比重將逐步加大,提升到50%左右。
“我們的任務是為不斷發展的中國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性價比更高的設備和技術解決方案”馬加寧稱。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