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1年,受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中東、北非主要油氣富集區發生劇烈震蕩。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的大形勢下,中國石油企業海外“尋油”的風險加大。對資金、經驗、政策支持等方面尤為欠缺的中國民營油企來說,海外投資的風險尤甚。
海外投資步伐加快
上周,作為油田技術綜合服務供應商的杰瑞股份布發公告表示,為延伸公司油氣產業鏈,擬對加拿大
油田開發項目投入資金3000萬美元(約合1.9億元人民幣)。杰瑞股份還表示,在加拿大開展油田開發業務是國際化的步驟之一。成功實施油田開發產業后,對公司把握油氣行業發展趨勢、掌握油田開發和服務的先進技術、加深國際企業交流和技術融合有著積極和深遠意義。
此外,今年1月,廣匯股份也發布公告稱,為繼續擴大在石油、天然氣行業上游擁有的資源量,為將來成為國際化能源公司奠定堅實基礎,擬以總計2億美元認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爾加里海天然氣有限公司的股東增發新股,從而間接擁有南依瑪謝夫油氣區塊51%的權益。
杰瑞股份和廣匯股份成為國內除
中石化、
中石油等“中”字頭企業之外,少數進入海外
石油開采領域的民營上市公司。
民營油企
海外合作領域單一
近幾年,雖然我國民營油企的
海外油氣合作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國有油企相比,民營油企的海外投資領域還比較單一,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游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領域。
對此,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國內油品市場壟斷,其油源受制于國內極大石油巨頭,國內民營油企不得不走出國門,積極尋找海外的油氣資源;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海外進行油氣資源的
勘探開發相對簡單,因為在海外建設油品銷售網絡較為復雜且成本較大,而建設煉廠則需要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
據了解,
煙臺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已經發展成為集油田/礦山進口專用設備改造及配件銷售、油田專用設備制造、巖屑回注服務于一體的多元化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因此,作為油田技術綜合服務供應商的杰瑞,在加拿大的此番投資僅從事油田開發就是很好的例證。
民營企業面臨風險更大
雖然安全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將是海外油氣合作的最大挑戰,但國有油企具有比民營油企更大的優勢。它們憑借雄厚的資本支撐和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正在穩步推進海外油氣合作,合作領域也在向下游延伸,并取得不俗的成績。如中石油已經正式完成了對歐洲2座煉廠的收購;中石化以45億美元參股紅海2000萬噸煉廠項目。
與國有油企相比,民營油企海外投資除了要面對安全與地緣政治風險之外,可能還會面對法律、金融等風險。要規避這些風險,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民營油企本身需要做的“功課”也很多。
任浩寧表示,中國民營油企海外投資要規避這些風險,相關企業不僅需要合理規劃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明確自己的投資方向和確定投資區域,同時也要精通當地的產業政策及法律法規。而國內相關部門則要繼續放開民營油企的海外投資準入門檻,并出臺相應的鼓勵配套政策,以支持民營油企進行海外投資。
不過,相對于國企,民營油企海外投資也有自己的優勢。“由于民營油企的內部機制靈活、決策速度較快,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比較容易把握,而且民營油企沒有政治背景,其他國家對其接納程度相對較高。”任浩寧說。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