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發展漸成主流。作為大型央企,中國石化也在思考特大型能源企業應該如何轉變發展方式。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傅成玉表示,中國石化不僅要創造大的經濟效益,更要為國家、社會、人類和未來履行責任和義務。他說,踐行綠色發展,完成傳統油企的低碳轉身是中國石化選擇的重要戰略。
為市場提供更多綠色油品
在“十五”和“
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采用汽油加氫、柴油加氫、
加氫裂化、催化
重整等清潔工藝技術,重點實施了汽油和柴油質量的全面升級,10年內在油品質量升級方面累計投資586億元。
記者從中國石化
燕山石化公司了解到,針對目前北京市正在制訂相當于歐V排放規格的國V車用汽、柴油標準,燕山石化正努力做好國V油品生產供應的各項準備,已具備了向北京市場提供符合新標準高品質汽柴油的條件。
改善生產環境、提供清潔油品、服務綠色北京,是燕山石化堅持多年的發展理念。據介紹,從1997年中國石化啟動清潔燃料工程以來,燕山石化從含鉛汽油到歐II排放標準、歐III排放標準,不斷提升油品品質,用1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20年的油品升級改造路。自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向北京市場全面供應國Ⅳ高品質清潔油品以來,燕山石化每年向北京提供300多萬噸滿足歐IV排放標準的汽柴油。截至今年11月底,燕山石化已向北京供應國Ⅳ汽柴油1100萬噸。
資源綜合利用促進挖潛增效
燃燒的“火炬”曾是石化企業的獨特景觀。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安全設施,“火炬”與石化企業的生產裝置相伴而生。“燃燒的時候,火光耀眼,還有呼呼的聲響。”這是人們對“火炬”的形象描述。然而走進如今的齊魯石化,曾經白白燒掉的火炬氣被齊魯石化派上了新用場。
從去年開始,齊魯石化烯烴廠組織了系統的技術攻關,實現了裂解、芳烴、油品火炬氣排放管網的“三網合一”,利用兩臺
壓縮機回收火炬氣,實現了正常工況下物料無排放。據了解,火炬氣管網的攻關改造,在保證企業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可實現每年回收物料4000余噸。
同樣,地處江蘇的揚子石化近些年也下大力氣優化燃料結構、優化火炬氣利用,實施了高硫火炬氣就地脫硫和燃油鍋爐燒氣改造,大大提升了火炬氣的利用價值。
燕山石化還在資源回收利用上探索出新路徑。一般而言,二氧化碳被視為“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燕山石化卻打起了“廢氣”的主意。公司與專業氣體企業合作,推動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采用先進工藝,建成了多套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裝置,生產二氧化碳產品,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了節約資源的目標。
從企業自覺減少排放和污染,到做足做好回收利用,中國石化節能減排的效果在點滴中匯集放大。旨在深入挖潛的資源綜合利用,則不僅為中國石化創造了經濟效益,也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社會效益。
自主技術為差異化發展加力
10月10日,中原石化公司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MTO)裝置投料開車一次成功,中國石化第一套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烯烴(MTO)示范裝置建成,標志著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煤制烯烴工藝(S-MTO)技術步入產業化。
作為國內最大的石化產品生產商,中國石化把煤化工的發展提到“二次創業”的高度。為拓寬原料渠道、降低原油路線風險,中國石化投入科研力量,積極探索以煤為原料代替原油生產化工產品新途徑。中原石化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MTO)項目便是中國石化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差異化發展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工業化示范項目之一。該項目的一大亮點,是采用了
中石化自主研發的工藝技術、自主研發制備的催化劑和特種設備,主要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并申請專利150多項。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