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降價就斷油?”外界對于“兩桶油”的指責甚囂塵上,而國營油企與民營油商更是各執一詞:民營油站喊“斷供”,“兩桶油”稱滿負荷勞動。是油荒的情緒被輿論夸大了,還是情況的確已經超出想象?到底誰在制造油“慌”?油荒的預警信號下,折射了怎樣的矛盾?年復一年的“柴油荒”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一降價就油荒,“兩桶油”在排擠民營?
在有關“柴油荒”的原因分析中,不乏“石化雙雄”逼宮漲價的說法。盡管“兩桶油”否認,但是引來眾多網友的板磚,甚至引發“為何一降價就油荒”的質疑。
中宇資訊分析師齊緒名分析說,當前柴油緊張屬于明顯的主觀“斷油”現象。因為兩大石化巨頭的煉廠集中檢修期已過,市場柴油資源的供應完全不會導致油荒的出現。但是他們對外供應的柴油量由前期的不限量轉變為限量,且以最高零售價惜售、斷售,目的是制造新一輪的油荒,向國家發改委降價“說不”,最終恢復曾經的高
油價;二是聯手扼殺民營油企,然后直接插手用油企業,最終徹底取代民營油企,進一步強化自己在
成品油行業的壟斷地位。另外,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也表示,數據表明國內并不缺油,而是石油巨頭在以壟斷排擠民營分銷商。
油荒被輿論放大了,“兩桶油”也是受害者?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市場對于油荒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中國
加油站網首席分析師黃順敬也表示,從各地加油站反饋的信息看,局部的矛盾比較突出。中宇資訊油品分析師申濤表示,類似油荒的新聞在目前市場上隨處可見,一定程度上國內成品油的需求被加倍放大?梢哉f,輿論宣傳讓油荒在瞬間升級。而油荒或者疑似油荒的背后,則是市場的非正常運作。
實際上,長久以來,人們對于
中石油、
中石化的抱怨情緒揮之不去,他們動輒成為網民撻伐的對象。韓曉平指出,令中石油、中石化困惑的是,無論自己怎么做或者做了什么,總是得不到市場的認可,總是挨罵。比如“兩桶油”煉油業務一直虧損,將其歸因于油價調整不到位,這被外界解讀為嫌漲得不夠多,這種表達自然惹惱了公眾。目前在國內成品油市場,表面上有很多加油站可選擇,但是追溯到源頭確實是由兩大石油公司把持著。
“事實上,‘兩桶油’說的是實情,根據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多次調價都不到位。”韓曉平指出,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下,公式不透明、消費者沒有知情權等,令消費者難免有“漲多降少”、“漲快跌慢”的感覺。“其實,‘兩桶油’也是受害者”。據稱,目前中石油每加工一桶原油就要虧損十幾美元。但是作為國企,即使在油價不到位的情況下,仍舊承擔著保障市場供應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韓曉平指出,解決油荒,開放石油上游經營通路、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是根本的路徑。據悉,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推進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全國大范圍油荒的可能性不大
韓曉平指出,成品油市場長久積蓄的復雜矛盾是造成局部地區柴油緊張的主因。在他看來,有兩個原因值得關注:一是地方煉油廠紛紛停產,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內柴油的供給。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外,地方煉油廠也是柴油的主要供應方。而地方煉油廠的“飼料”——燃料油多從海外進口,當下卻是國際燃料油采購的高峰期,成本水漲船高,加工虧損自然會關閉煉廠。二是也不排除現在存在一些民營加油站可能考慮到下一個調整周期會漲價,有惜售、囤油的問題。相對于汽油,柴油的儲存要容易些。他認為,目前的柴油緊張不會蔓延到全國,未來兩個月左右會迎來轉機。
成品油市場分析機構卓創資訊認為,西南局部地區油荒已現,不過全國大范圍發生油荒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當前國家將控制通脹放在工作首位,如油荒現象出現,國家或將采取補助或增加進口等措施來緩解油荒。不過局部地區柴油緊張狀況或將延續至下月。
■對話
趙友山呼吁:成品油進口對民營放開
相關報告已呈送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
“民營企業哪有資源來囤油呢?要囤也是兩大石化集團的事”
《北京晨報》:上周年會上您曾提到,國內部分地區成品油流通已出現“斷油”,尤其是柴油,根據您目前掌握的信息,斷油的情況是否更加嚴重?
趙友山:非常嚴重。我掌握的信息是,全國兩萬多家民營加油站買不到柴油了。內蒙古民營加油站現在是一點柴油也進不到了。
《北京晨報》::可是中石化、中石油都否認斷供。
趙友山:他們自然不會承認,但是這是實情,降價后他們的利潤空間降低了,生產供給的積極性自然低了。但是現在的柴油批發價基本在最高位,民營企業即便能拿到油也沒有任何利潤空間了。
《北京晨報》::可是還有一種說法是,民營企業有囤油的意愿加重了油荒的氛圍。
趙友山:不可能。民營企業哪有資源來囤油呢?要囤也是兩大石化集團的事。據我了解,民營石油企業并沒有搶購行為。
“他們從來都抱怨上游煉油廠虧損,卻閉口不談下游產品的暴利”
《北京晨報》:油荒的問題似乎年復一年地重復,今年的原因是什么?
趙友山:一是秋收,農民需求量大;二是公交運輸耗油量增大;三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成品油供給市場是壟斷的。特別是10月9日國家發改委下調價格后,“兩桶油”故意不供給民營油商。但是這些民營加油站面對的主要是“三農”,如此下去會影響農民的生產生活。
《北京晨報》::在煉油問題上,“兩桶油”總是喊“虧”。最近中石油說,如果現有的成品油價格維持到年底,他們的煉油虧損將超過500億元。
趙友山:他們從來都抱怨上游煉油廠虧損,卻閉口不談下游產品的暴利。煉油廠、銷售環節都是他們一家子,哪個環節賺虧不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嗎?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逼國家漲價,或者拿高額補貼。
“放開部分民營企業進口成品油的資質,這個問題馬上就會解決”
《北京晨報》:油荒年年有,怎樣打破這個怪圈?
趙友山:放開部分民營企業進口成品油的資質,這個問題馬上就會解決,油荒也不會再出現。
《北京晨報》:聽說商會針對當前民營石油企業“斷油”問題,正在起草專項報告送交相關部門。報告的核心是什么?
趙友山:已經寫完呈送給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了,希望能快速扭轉這一嚴峻態勢,避免形成油荒的更大危機。重點提議放開部分民營企業成品油進口資質,保證農耕漁業生產,保證運輸順暢,保證國內成品油的供給鏈條更加健康。
《北京晨報》:據了解,這個提議以前并沒有提出過,為什么現在做這個事?
趙友山:再不提不行了,民營油企生存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