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系”面臨大發展機遇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1-01-18 中國海洋工程網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這樣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大國的經濟轉型,難度和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而從供需兩方面加以分析,我們認為核心的問題解決路徑必然需要通過新科技或者新能源的突破帶動新興經濟亮點的出現。
關于新能源,過去2年沸沸湯湯的鋰電...
中國這樣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大國的經濟轉型,難度和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而從供需兩方面加以分析,我們認為核心的問題解決路徑必然需要通過“新科技”或者“新能源”的突破帶動新興經濟亮點的出現。
關于新能源,過去2年沸沸湯湯的鋰電池的探索告一段落,而我們認為,海洋油田業務的開發,不光是具備現實意義,也同樣具備戰略需求,在接下來幾年,海洋工程領域有望受到政策的轉移支付,“讓股價飛”的故事或有可能廣為流傳。
如果宏偉目標獲得政府的認可和支持,未來五到十年里,中資石油公司的全球貿易量將可能達到7 億噸,有望提升中國對全球油價的影響和控制力。同時,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將可能在目前,050 億立方米基礎上五年增至2500 億方。而海上油氣儲量和產量的增長前景將最令人鼓舞,在5-10 年間可望增2-3 倍。同時,海洋石油開發推動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目前國際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年需求量約400億到500億美元,我國目前還處于海洋工程發展的初步階段,約占全球10%的市場份額。“十二五”期間預計海洋工程投入將達2500億—3000億元,總投資額或達到8000-10000億元,重點發展海洋鉆井平臺、新型海洋工程裝備、深水定位系統等配套設備,形成海洋工程裝備新興產業。從歷史來看,我國的海洋工程投資訂單多數歸屬于國內企業,。在鉆井平臺方面,61%的自升式平臺和43%的半潛式平臺由我國自主制造。在生產平臺方面,73%的FPSO由我國自主制造。
從投資標的物角度,遠景被描述得最為宏大的是中海油系公司,雖然市場可能對2020 年“四個大慶”或2 億噸的產量目標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但如果該目標能得以實現,中海油系統的整體規模將接近甚至超過今天的中石油股份公司。從海洋工程設備提供商的角度,海洋工程設備行業的受益順序為:總裝-設計-核心配件。就受益個股來看,首選中集集團(000039),同時不妨關注中國重工(601989)、中國船舶(600150)、廣船國際(600685)、振華重工(600320)、上海佳豪(300008)與中南重工(00244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