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亞洲、歐洲煉油中心布局后,中石油接下來的煉廠收購目標很可能在美洲
國際石油公司正急于從需求日漸萎縮的歐美成熟煉油市場抽身,中國的石油公司卻指望借此時機,在覬覦已久的高端市場落子布局。中國公司追求的,究竟是眼下被低估的資產,還是蝶也愁的明日黃花?
1月10日晚間,中石油(601857.SH)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于今年上半年與英國大型石化企業英力士集團(INEOS Group Holdings plc)旗下的兩家公司以合資的方式,共同經營位于蘇格蘭的格蘭杰莫斯(Grangemouth)煉油廠和位于法國的拉瓦萊(Lavéra)煉油廠。
“該交易如能成功實施,對中石油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和市場配置,進入歐洲高端市場,建設歐洲油氣運營中心具有重要意義。”中石油在1月10日的公告中說。
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和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見證下,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團還同英力士集團就煉化高新技術合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受歡迎的買家
早在2009年6月,市場就傳聞中石油要投資蘇格蘭一家煉廠。2010年3月,英國廣播公司(BBC)證實,中石油的確有意收購蘇格蘭格蘭杰莫斯煉油廠的部分股權,并已經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這家蘇格蘭地區惟一的煉油廠位于福斯灣,可直接利用來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氣,原油日加工能力21萬桶,向蘇格蘭、英格蘭北部和愛爾蘭北部提供成品油,員工數量約為1300人。
2005年,英國最大的化工公司英力士從英國石油手中買下這家煉廠,原指望它會成為企業未來的利潤奶牛,卻不料2008年金融危機將歐洲成品油需求量一路拉低,“奶牛”成了累贅。
不僅是英國,金融危機造成全球成熟市場成品油需求下滑,煉油商利潤銳減,煉油能力整體過剩,歐美原油加工量進入歷史低谷。2007年至2009年,美國煉油能力總體呈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7.5億噸下降到2009年的約7.055億噸。2009年,經合組織中歐洲國家的原油加工量均低于2007年和2008年水平。
煉油的中長期前景也不被看好。IEA預測,2014年至2015年,北美和歐洲的煉油能力將減少25%和30%。Wood Mackenzie咨詢公司則預計,2015年至2016年,北美和歐洲將有1.14億噸/年的煉油能力被關閉。JBC能源咨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歐洲將減少1.14億噸/年的煉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將下降67%。
在這樣的悲觀前景下,國際石油石化公司們都在馬不停蹄地清理資產。而清理工作異常痛苦。
一家煉廠的存亡直接影響到上千人的就業和所在地區的經濟穩定,考慮到上述問題帶來的政治影響,徹底關閉很難實現。較為現實的選擇,是一方面盡量縮減那些設備舊、銷路不暢的小煉廠的規模,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譬如近些年歐洲柴油需求增加、汽油需求減少、節能減排要求加強),對運行狀況尚可的大煉廠進行技術更新,降低生產成本,調整產品結構。
然而,技術改造也意味著要追加投資,在信貸緊縮的環境下獲得現金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在如此不被看好的成熟市場,追加投資無異于追加風險。最好的出路,還是找個現金流充沛又樂意接手的下家。
2010年年中時,英國的八家煉油廠有四家處于待售階段,分別是雪佛龍公司旗下加工能力21萬桶/日的Pembroke煉油廠,英力士集團加工能力21萬桶/日的格蘭杰莫斯煉油廠,殼牌公司加工能力24萬桶/日的Stanlow煉油廠和道達爾公司加工能力22萬桶/日的Lindsey煉油廠。
隨著中石油入股格蘭杰莫斯煉油廠和法國拉瓦萊煉油廠的信息被正式披露,英力士集團成了其他煉廠賣家們艷羨的對象。在歐洲萎靡不振的經濟大背景下,中石油的這一收購不僅沒有招致當地的警惕或反對,反而被看作雪中送炭,廣受歡迎。
格蘭杰莫斯煉油廠項目經理高登?格蘭特(Gordon Grant)十分平靜地向社區群眾解釋說,“中石油是家現金充沛的公司,它的加入使得英力士能在全球信貸緊縮的情況下獲得資金。”蘇格蘭國民黨地方委員會成員安格斯?麥克唐納(Angus MacDonald)也曾多次表示:“我們活在一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因此對于任何有利于地方經濟的投資,我們都將表示歡迎。”
中石油將入股的另一家煉油廠拉瓦萊位于地中海沿岸原油貿易區,靠近馬賽港和原油運輸終端,原油日加工能力21萬桶,可通過管道向法國、瑞士和德國南部提供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