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首次入股美國頁巖氣項目,對于合作雙方而言,互補性強可實現雙贏,所以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這為中國油企開展海外非常規油氣資源合作提供了借鑒。
對于中海油而言,5年前的優尼科并購案無疑是一次伴著疼痛的成長。在此后的每一次海外并購中,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都不忘用更溫和的“合作”二字加以強調。
如今,世界頁巖氣開發大潮洶涌而至,看著國內頁巖氣領域走在前列的中石油(12.38,-0.16,-1.28%)和中石化,中海油也默默尋找著契機。10月11日,中海油宣布,其全資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將購入美國切薩皮克公司鷹灘頁巖油氣項目33.3%的權益。該項目區塊位于得克薩斯南部,凈面積達60萬英畝。
這是中國油企首次對美國陸上能源資源進行大規模投資,亦是中海油首次涉足頁巖氣資源領域。
阻力減弱
此次中海油收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還要經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該機構由美國財政部牽頭,國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等16個部門參加。在重重審核之下,這次交易結果是否會重蹈5年前的優尼科收購案的覆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倪峰分析說,中海油此次入股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頁巖氣項目與5年前收購優尼科公司的形勢很不相同。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急需外資進入并刺激當地經濟發展,因此美國政府對外資持歡迎態度。加之近年來中美雙方的關系也出現不少問題,需要通過一些具體項目的合作來改善。另一方面,此次中海油只是收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旗下一個項目33.3%的權益,而且分兩期付款,規模并不大。再者,近期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已經有過類似交易,所以項目遭遇的政治阻力會小得多。
據了解,為了解決開發頁巖氣前期的龐大投入、分散投資風險,切薩皮克公司近期正密集引入投資者。除中海油外,法國道達爾公司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切薩皮克公司位于北得克薩斯州的巴耐特頁巖氣項目25%股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也出資34億美元購入了切薩皮克公司在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馬塞勒斯頁巖氣資產32.5%的股份。
“中國政府方面,一直都是鼓勵油氣公司走出去。在頁巖氣領域,我國有著大量資源卻苦于沒有成熟的開采技術,急需通過類似的合作進行技術引進,所以這次交易獲批的可能較大。”倪峰表示。
此外,分析中海油此次收購項目的外部輿論環境,充滿著更多“和諧”因子。吸取之前收購優尼科的經驗教訓,中海油變得十分謹慎,在對記者的新聞發布中一再強調入股而非收購,且尋求的是少數股權而非控股權。切薩皮克公司也在積極營造利好的輿論氛圍,強調中海油的收購交易會提振當地就業及稅收收入。
但是,倪峰也提醒,美國對中國高度戒備和防范,在并購領域有或潛或顯的規則,中海油需要多加注意。“不排除他們會以油氣行業關系到能源安全為由,再次發難。中海油最好將問題想復雜一些,把預案設計得完備一點,并參照美國的游戲規則,提早做一些公關和游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