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人鏗鏘的腳步總是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在實現永續輝煌的新征程中,在高揚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下,一場油田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扭虧解困攻堅戰悄然打響。
在日前結束的大慶油田非油氣生產業務扭虧解困工作推進會上,大慶石油人進一步部署和落實“一年扭虧、三年解困、五年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強有力舉措。這是大慶油田在新使命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毅然抉擇。
是負重前行還是輕裝上陣
走過輝煌的50年,大慶油田要延伸往日榮耀,感到未來之路并不平坦。今天,大慶油田處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此開局非彼開局,此環境非彼環境。如果說50年前,是大慶石油人在白紙一樣的松嫩大地上盡情潑墨,那么今天就是在色彩斑斕中進行工筆雕琢。
人們常說,大慶油田地位重,歷史榮譽重,肩負責任重,發展任務重。實際上,大慶油田發展面臨的“四重”,已經遠遠超出一般企業所能承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責任,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盈虧含義,而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石油戰略安全、一個城市的興衰、一個區域的穩定和幾十萬員工家屬的安居樂業,發展責任重大。
非油氣生產業務作為油氣生產的有力保障、完整產業鏈的有機構成、產業接續的重要支撐,事關整體發展大局。油氣生產和非油氣生產業務協同發展,是大慶油田綜合一體化的優勢所在,但前提是必須建立在雙方可持續的基礎上。如果油田的生存與發展只依賴于油氣生產業務,效益鏈會變得日益脆弱。因此,只有快速有效發展非油氣生產業務,形成強大的經濟支柱,才能使油田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事實上,油田有半數以上的人員從事非油氣生產業務,而部分非油氣生產業務存在虧損或者潛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搞好扭虧解困,大慶油田抓住了非油氣生產業務健康發展的“牛鼻子”,找準了實現油田永續輝煌必須消除的癥結點。
今年年初,大慶油田明確要求,鉆探工程公司、原建設集團、裝備制造集團和化工集團等單位要總體扭虧,所屬虧損企業扭虧面要達到60%以上,力爭明年達到80%,3年全面扭虧增盈。
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王永春坦言:“要盯住一些公司業務發展的重大、核心問題——原油生產,工程技術服務、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走出去’拓展空間,是未上市業務扭虧解困的一把鑰匙,是重中之重,是主體。全油田、全行業要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規范管理,要把大慶油田品牌優勢變成項目,項目變成合同,合同變成收入,收入變成利潤,利潤變成現金流。”
讓壓力成動力,讓負重變輕裝。大慶石油人把對未來的期望寄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通過大刀闊斧地破解扭虧解困這一困擾著許多國有企業的難題,實現油田整體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