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總裁卡伊拉特·克里姆別托夫
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去年訪華期間,中國主席胡錦濤與之簽訂了100億美元的投資貸款協議,用于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及基礎設施改造等項目的建設。中哈合作由此邁入“快車道”。
2010年9月14日,哈薩克斯坦“薩姆魯克—卡澤納”國家主權基金總裁卡伊拉特·克里姆別托夫(國家總理級)在該基金北京代表處揭幕儀式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希望進一步擴大與中國在石油和天然氣等方面的合作。”揭幕儀式之后克里姆別托夫接受了《中國聯合商報》記者的采訪。翌日,哈薩克斯坦駐華通訊社魯斯蘭·蘇來曼諾夫也回答了記者的有關問題。
石油天然氣是中資投資主業
《中國聯合商報》:克里姆別托夫先生您好!近年來中哈合作不斷加強,方式主要是中方以貸款的形式入股哈企,關于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貸款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克里姆別托夫:中哈雙方間的合作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哈薩克斯坦每年向中國出口的石油量是600萬噸,是向中國提供石油的第二大合作伙伴。中哈邊境正在開展一個新的鐵路項目,這條鐵路的興建或將進一步提升中哈間的石油貿易。中哈兩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存在著互補關系,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希望進一步擴大與中國大型國企的合作。至于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的投資收益率,我認為,對于國內投資而言,國家主權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不低于20%。
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去年向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注資50億美元,用于收購哈薩克斯坦曼吉斯套油氣公司的部分股權,而同期,中石油也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股份公司簽定了關于擴大石油天然氣領域合作及50億美元融資支持的框架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20億美元貸款投向西哈薩克斯坦—南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將在今年年底動工。而在去年接受中方100億美元基金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的開采以及現有石油天然氣加工廠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并且完全使用中方的技術設備完成,在投資過程中,中哈雙方的股權比例大致為50%:50%。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以及中亞各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能源領域一直合作緊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雖然也是采取“貸款換石油”的形式,是石油、貸款、投資等一攬子合作,但是中哈合作中,中國石油(9.98,-0.02,-0.20%)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權利,開始進入上游的資源供應環節,成為供應方。
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石油購買合作中,中國石油企業是無法介入對方領域的,這樣對石油資源就無法掌控。而在中哈合作中,中石油憑借曼吉斯套油氣公司及新合資公司中的股份,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從而使油氣資源供應具有了一定保障。此外,根據合作協議,對于一些能源和非能源項目建設,中國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也將參與其中。
目前,中國每年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原油只有600萬噸,等到中亞、中哈等油氣管道完全建成后,哈薩克斯坦每年向中國出口的原油將超過3000萬噸。為此,中石油已經計劃改擴建新疆克拉瑪依和蘭州煉油廠,欲將兩地建成原油加工能力超過30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基地。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新疆石油工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認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各國的能源合作,將會加深與新疆地區的聯系,給新疆石油資源的開發以及新疆能源城建設帶來更多機遇。新疆作為進出中亞各國的橋頭堡,將為促進中哈合作、推動中哈石油工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連通北京和天津的城際鐵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哈薩克斯坦將借鑒中國的經驗,與中方開展高鐵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