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勘探開發青年學術交流會聚焦“牛鼻子工程”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9-14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為青年才俊建交流平臺 為企業發展聚創新人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科研院所的56名青年才俊操著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匯報研究成果,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是他們共同的主題。9月8日至9日,首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青年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開創...
為青年才俊建交流平臺 為企業發展聚創新人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科研院所的56名青年才俊操著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匯報研究成果,“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是他們共同的主題。9月8日至9日,首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青年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開創集團公司層面青年使用國際通用語言開展學術交流的先河。
在兩天時間里,由中國石油16個油氣田企業研究院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選送的56名青年科技人員,圍繞“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主題,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分成勘探、開發、采油工程3個專業組,用英語交流理論技術研究最新進展。
這次交流會組成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的評審委員會,由4名專家和1名青年評委組成3個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依據評分結果,確定一、二等獎獲得者。
隨著資源、市場、國際化三大戰略的實施,集團公司海外及上游業務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石油正努力完善一個與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目標相適應的國內外上游技術支持體系。同時,由于國內老油田進入“雙高”開發階段,新開發油氣田中低滲透連續型巖性地層油氣田比例升高,造成油田單井日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集團公司大力實施“牛鼻子工程”,努力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
青年是集團公司戰略實施及增儲上產的有生力量。為加強中國石油勘探開發領域青年的科技交流和情感溝通,搭建石油青年學術交流平臺,引導石油青年把握世界石油科技前沿,提升科技英語表達和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激發技術創新熱情,集團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科技管理部、SPE北京分部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聯合舉辦這次學術交流會。
這是中國石油勘探開發領域青年首次科技交流盛會,也是中國石油“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青年建功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次學術交流對我的觸動很大。”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的陳中華說。參加學術交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認為,這次學術交流不僅是英語語言的交流,也是一次持續深化學習的過程。雖然每個人的發言只有15分鐘,但大家都做了扎實準備,通過學術交流,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學習提高的動力。
對這次活動,各油氣田企業黨委高度重視,各企業科技管理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認真抓好落實,密切配合,精心籌備,保證了活動的圓滿成功。
評審委員會成員對青年代表的表現普遍給予高度評價。“無論學術水平,還是英語水平,這幫年輕人都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和深度。他們的研究都是針對穩定并提高單井日產量及當前各自油田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探討對策,從機理上研究,在實踐中總結,做得相當出色。有的研究報告水平非常高,我印象深刻。”開發評審組組長、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管理處副處長王家祿教授說。
在9月9日的閉幕式上,26人獲一等獎,30人獲二等獎。
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黨委書記周灝接受采訪時說:“這次學術交流為石油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知識、溝通情感的平臺。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鼓勵石油青年分享研究成果,鍛煉英語能力,加強溝通交流,加快業務成長,為集團公司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和實現科學發展貢獻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