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全球石油巨頭”時代結束了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7-30 騰訊財經 關注度:0]
摘要: 三個月過去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結局越來越明朗化了。始作俑者英國石油公司將迎來新任首席執行官美國人羅伯特達德利。毫無疑問,達德利將要承擔起世界上最艱巨的工作:繼續做好漏油事件的善后工作和重新塑造英國石油公司被毀掉的聲望及形象。
...
三個月過去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結局越來越明朗化了。“始作俑者”英國石油公司將迎來新任首席執行官——美國人羅伯特·達德利。毫無疑問,達德利將要承擔起“世界上最艱巨的”工作:繼續做好漏油事件的善后工作和重新塑造英國石油公司被毀掉的聲望及形象。
此次漏油事件,讓英國石油公司的市值急速減少。而對于全球石油行業來說,則意味著更多的規章制度以及更詳細的事故處理方案。石油企業的成本在不斷增加,而更重要的是深海鉆井業務發展趨勢。眾所周知,“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后,各國對石油公司深海作業工作展開了大規模審查。石油行業可謂是整日惴惴不安,生怕有什么閃失而“惹禍上身”。專家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將再次由個別石油企業轉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各成員國。這就意味著,“全球石油巨頭”的時代結束了。
此外,通過此次漏油事件,我們還得出一個更深層次上的結論,那就是在面對嚴峻和不穩定的短期本國政治時,石油企業董事會所持有的理性主意和全球思維不夠充分。就拿英國石油公司來說,該公司一直想把全球石油市場當作是一個單一的市場,但是現實情況卻讓該公司不得不把本國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現在,我們需要進去一片新天地,在那里只有那些能打破陳舊經營模式,能兼顧當地需求和國外需求的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要想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全球石油行業必須要勇于面對懷有不信任的公眾以及來自政治界的敵意。石油企業將要迎接更大規模的審查,不僅僅是對環境記錄的審查,還有對薪酬水平的審查,然后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贏得去往發展中國家的“通行證”。
大多數舉足輕重的石油公司,也包括石油公司,都花費了至少20年的時間來試圖證明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然而,當負面事件發生后,這種社會責任感很可能瞬間就被公眾所否定,尤其是在美國。眾所周知,美國一直對大型企業懷有敵意,尤其是外國的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決定任命達德利為新任首席執行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是美國人。英國石油公司希望,美國人會因此而對該公司“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