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確規劃的產業就像沒有方向的船,雖已起航但終不敢乘風破浪。
近期,國家發改委上收了煤制天然氣項目審批權。
6月18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嚴控項目審批。
《通知》明確規定,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國家發改委統一核準。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項目管理,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項目。
記者了解到,之前經地方發改委審批合格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即可開建。近年,一哄而上的產業局面已經隱現,而此次《通知》下發,無異于對炙手可熱的煤制氣產業潑了一瓢冷水。
炙手可熱
一位能源行業專家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介紹,中國是個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天然氣資源人均占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而人們的清潔能源利用觀念正在形成,天然氣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此,天然氣短缺現象凸顯,吸引了更多資本涌入煤制天然氣項目。由此,行業投資涌動,局部過熱的跡象開始顯現。
中國雖然還不是一個天然氣消費大國,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天然氣消費也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期,天然氣消費近5年的平均增速達到了17.6%。
海關總署預測,今年中國的天然氣缺口將達到300億立方米。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將達到2500億立方米。即使中國的天然氣產能高速增長,2020年的產量預計達到1700億立方米,但國內的產能缺口仍將在400億立方米到800億立方米之間。
國內天然氣市場存在的巨大供需缺口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煤制天然氣產業前景做出向好預測。中國相對比較充足的煤炭資源,吸引了包括民營、國企甚至國外資本投資中國的煤制天然氣產業。
2009年8月30日,大唐國際克什克騰40億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在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開工建設。這是我國第一個經國家核準并開工建設的大型煤制氣示范工程。
國內煤制天然氣產業起步于2007年,短短幾年間國內規劃中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產能已達每年383億立方米。根據煤制氣專業咨詢公司亞化咨詢統計,目前國內在建和籌備中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有15個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未披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