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巨輪出海駛往何處?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6-12 東方財富網 關注度:0]
摘要:
全球產能第八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臺灣茂迪6月8日宣布,與石油巨頭法國道達爾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道達爾購買茂迪旗下的AEP多晶硅廠25.4%的股權。此前,道達爾已將太陽能業務作為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
...
全球產能第八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臺灣茂迪6月8日宣布,與石油巨頭法國道達爾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道達爾購買茂迪旗下的AEP多晶硅廠25.4%的股權。此前,道達爾已將太陽能業務作為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
兩巨頭的合作彰顯出一個趨勢,即隨著傳統石化能源的逐步枯竭,以及清潔能源越來越受重視,傳統石化巨頭正在逐步轉型。目前,除道達爾外,英國石油公司(BP)也在大幅度轉型。
反觀國內,隨著中國的工業化步入中后期以及產業結構調整,中國能源產業也必將順應大潮實現轉型。事實上,當政府今年確定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根本發展方向的時候,中國石化能源企業就已經為轉型抓耳撓腮了。如不轉型,當主流經濟向低碳靠攏,未來石化企業或許將會遭遇到越來越多不公正的"碳歧視"。
因此,中國三大油企開始積極向新能源領域挺進,目前中海油、中石化已經開始在車用充電站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但在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石化企業將遇到不少難題。目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均圍繞電力開發展開,如風電、核電、潮汐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石化企業進入的難度很大。而在其他領域,低碳產業還沒有形成清晰可見的模式,石化企業普遍陷入迷惘。
好在這只是石化企業進軍低碳的第一步。聯合國日前發布報告指出,中國70%的低碳核心技術需要"進口"。我國"低碳"產業存在技術研發和投入不足的缺陷。在這個背景下,我國必將涌現出無數個新型產業,石化企業應該想辦法抓住這些未來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在石化企業轉型的過程中,有一點可以肯定:低碳產業必然由金融資本主導。美國工業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石油企業洛克菲勒便是一個最典型的例證。隨著美國經濟的轉型,這家公司儼然從一個產業資本企業轉向了以資本為手段、延伸并控制多個產業的金融資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