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利用社會庫容存儲國儲油資格招標項目已在上周末舉行了開標大會,但具體結果要等到評標過程結束后才會揭曉。
據了解,在這次招標中,民營油企首次參與了角逐。“國家石油儲備為民企打開進入之門。意味著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多元化的趨勢已經明朗。”上述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國家石油儲備一直與民企無緣。“此舉如果能夠順利實施,既能增加國家石油儲備能力,又能發(fā)揮民營油企的作用,調動其積極性。”
國儲油資格
為保障石油穩(wěn)定供應,防止石油供應中斷,建立石油儲備是國際上一種通行的做法。在利用社會庫存之前,我國也已將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層面。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建立國家石油戰(zhàn)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2004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召開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項目建設啟動會,拉開了建立國家石油儲備的序幕。
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一期工程總規(guī)模1640萬立方米,均由10萬立方米的大型鋼制儲罐組成,可儲存原油約1200萬噸。2006年9月,鎮(zhèn)海基地建成并進入試運行階段,成為第一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和12月,黃島、大連和舟山3個基地也相繼建成投運。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guī)劃》,2020年以前,我國將陸續(xù)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形成相當于10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儲備總規(guī)模,進一步增強應對石油中斷風險的能力,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穩(wěn)定石油市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發(fā)揮積極作用。
但一直以來,以民營油企和地方國企為代表的龐大社會庫存,卻游離于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邊緣。
對此,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稱,“民營油企的倉儲能力比較分散,單個規(guī)模也不大,不好管理,因此以前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
2008年底,國際油價一度跌至40美元/桶,中商聯石油流通委員會借機上書國務院,要求將民營油企的倉儲能力納入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在向有關部門遞交的《關于加大進口石油 建立國家能源戰(zhàn)略儲備機制的建議報告》中,中商聯石油委指出,建立我國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機制,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型石油集團以外,還應該充分發(fā)揮民營石油企業(yè)的進口和儲備能力。如果充分調動起來這些資源,藏油于民間,那么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另一方面這些石油儲量可以供應我國將近一年的石油消耗,一旦國際形勢有變,這些石油就可以在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