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中國石油英雄鉆井隊“鐵人”老隊長有個心愿,那就是把井打到國外去。
半個世紀來,一代代石油鉆井人繼承鐵人遺志,磨礪實力,果敢走出國門,圓了鐵人老隊長的夙愿,長城鉆探工程公司泰國項目GW80隊當屬其中的典型代表。
走出國門6年來,GW80隊用鐵人鉆井隊的標準建設隊伍,在泰國鉆井市場創造了一系列新紀錄:打井快,瞬時鉆速達到400米/小時,一口3000米深的井,四五天就完鉆,使得甲方常常調快生產計劃;搬家快,能在23個小時內把5千米的電動鉆機拆卸、搬遷,再運到5千米外的新井場安裝開鉆;多年來保持井身質量合格率、固井質量合格率、設備完好率以及滿日費率4個100%。
GW80隊以優異的業績,讓“寶石花”在異域璀璨綻放。
“按照國際標準開拓國際市場”
2004年8月27日,剛組建不到半年的GW80隊在泰國的第一口井順利開鉆。
相比非洲、中東市場,泰國市場不大,但國際化程度非常高,有哈里伯頓的定向井公司、斯倫貝謝的測井公司、法國國際錄井公司在此作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甲方在設備、安全和環保等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執行的是殼牌標準,甚至對井隊各環節作業效率都有嚴格規定。拿下套管來說,2.7寸的油管每小時的標準是27根,7寸套管則要完成15根;鉆機、設備每月只有6個小時的維修時間;搬家標準時間是2.25天,效益全看井隊的速度快慢。
初到泰國,盡管隊伍士氣高昂,憋足了勁想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個精彩亮相,但重重困難還是給隊員們潑了盆冷水:第一次接觸陸上先進全頻數控鉆機,玩不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設備;大家干活爭先恐后,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但井場很忙亂,還不能完全達到甲方的高標準要求,一口2.5千米深的井要打10多天,10千米的搬家6天還搬不利落,每個月被扣除一到兩天的日費。加之外語不過關,溝通存在很大障礙。
同時,一家在泰國市場服務了20多年的外國公司,雖然丟了合同,但并沒有把設備帶走,而是把設備原地封存,等著GW80隊出婁子,重新奪回市場。
隊員不氣餒,不服輸。如何改變現狀,提高作業效率?隊經理韓民久多天蹲守在井場,查問題,找差距:搬家時新老井場有六七十個人在忙,每個人都著急,但工序雜亂,至少有一半人忙不到點上……經過幾個月的生產實踐和認真分析,GW80隊認識到,要實現高效作業,必須在程序化和標準化上下工夫,用國際化要求和標準鍛煉隊伍。
隨后的作業中,GW80隊按照統籌協調的原則設計搬遷方案,既計劃好設備運出老井場順序,避免鉆機在新井場安裝時停等某一設備或者小部件,又要畫好新井場設備擺放位置圖,所有設備一次擺放到正確位置,避免二次移動。嚴格程序化管理,使每個人懂得安全規程,熟練操作規程:哪個部件每天要檢查,哪些設備定期要探傷,甚至哪個部件易損、哪些設備的壽命是多長都一清二楚。
為讓各個崗位更協調有序,隊里通過合理分配作業人員、科學安排作業程序來引導井隊。作業時,井場當天要完成三項工作。原來的做法是派10個人為一組去一項項完成,15小時才能全部干完。同樣的人數同樣的工作,把設備和人手都分成三組,分別去承擔三項工作,雖然每一項工作的時間要長一些,但三項工作都做完,只需要7個小時,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50%。
GW80隊開始發生變化。過去搬家需要一級一級安排,現在只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剛才還是一片設備擺著,很快就變成了一塊兒空地。井場上人雖然很多,但做到了井然有序:新井有車在卸、路上有車在跑、老井有車在裝……搬家時間也越來越短:由2004年的平均4.42天提高到2005年的1.89天。最快的時候,一個月內搬遷5次。有趣的是,一直在旁邊虎視眈眈了一年半、隨時等GW80隊出錯搶奪市場的對手,最終無奈地離開了泰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