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透露中海油“十二五”發展目標 打造一流能源公司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5-13 中國石化新聞網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日前表示,建設新型能源產業體系,中海油當前有兩個刻不容緩:更充分地開發海洋油氣資源,從淺水走向深水,從300米水深向3000米水深進軍;在發展傳統能源的同時,加快清潔綠色低碳能源的開發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探索...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日前表示,建設新型能源產業體系,中海油當前有兩個“刻不容緩”:更充分地開發海洋油氣資源,從淺水走向深水,從300米水深向3000米水深進軍;在發展傳統能源的同時,加快清潔綠色低碳能源的開發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探索新產業,推動產業轉移。
中海油提出,“十二五”期間以傳統能源為基礎,以新能源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為依托,建成新型工業能源產業體系。持續提高公司的價值創造力、低碳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受尊敬的國際一流能源公司。
國內海上油氣產量從1982年成立時僅9萬噸躍升到2009年4766萬噸,再到2010年突破5000萬噸,中海油已成為中國油氣資源供應的中堅力量。但僅僅成為石油巨頭,并不是中海油人的理想。
傅成玉說,中海油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打造國際一流的能源公司,而不僅僅是石油公司。“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要突破資源和環境兩個瓶頸制約”。
國際金融危機中,低碳經濟及相關的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家寄予厚望的未來增長點。中海油一方面不減弱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對煤基清潔能源、動力電池和風電等新能源領域的探索。
目前,中海油正在海上以及內蒙古、甘肅、海南等地發展風電場;在海南等地發展生物柴油;重組天津力神電池,涉足動力電池及電動汽車服務市場。未來三年,在新能源領域,中海油已批準項目的投資額將超過百億元。
“中海油要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進入國際石油公司第一陣營,打造以傳統能源為基礎、加快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新型能源工業體系,是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傅成玉說。
“中海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是通過技術創新把海洋資源開發從淺水引向深水,同時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重大裝備技術的進步。”傅成玉說。
海洋是未來世界油氣儲量的主要接替區。據估算,海洋石油資源占全世界石油資源的33%,天然氣資源占全世界天然氣資源的32%。隨著陸地和近海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難度的增加,以及世界深水勘探技術的日趨成熟,深水海域成為未來獲得重大油氣發現的重點區域。
“未來中國南海將出現龐大而壯觀的深水作業景觀。”傅成玉說,中海油已投資逾150億元建造深水鉆井船、深水起重鋪管船、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馬力起拋錨三用工作船等大型裝備,這些裝備將于2011年陸續投運,將極大提升中國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能力。
“大型深水裝備是流動的國土,深水工程是國家科技實力、裝備能力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發展深水裝備和深水工程對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傅成玉說。
“國有資產沒有不良資產,只有沒用好的資產。”這是傅成玉在采訪過程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2004年到2009年,中海油銷售額增長312%,利潤增長247%,上繳稅費增長631%,總資產增長338%,凈資產增長373%。凈資產回報率和動用資產回報率兩個重要指標在全球石油行業中位居前列。
“沒有企業整體實力和管理的進步,難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歷經十年重組改制,中海油深入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主業資產上市促進主業優化,同時激活和帶動專業資產的獨特的集團化發展之路。
“管理創新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傅成玉說,“國有企業的發展,既要具備國際化視野,更要具有中國企業特色。中海油的發展,要通過市場化、專業化、差異化、集團化,形成集團的綜合實力,變成一個拳頭,這就是中海油獨特的競爭力。”(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