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日前公布2009年年報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這家石油巨頭仍取得了上繳稅費2000多億元、實現凈利潤1033.9億元的輝煌業(yè)績。
超過千億元的凈利潤來自何方又將花在何處?帶著這一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中國石油股份公司財務總監(jiān)周明春。
千億元利潤是怎么來的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影響下,特別是在原油價格同比下降38.4%的情況下,中石油2009年利潤與上年相比僅僅下降9.7%。”周明春說,“ 我 們 的 生 產 經 營 經 受 了 重 大考驗,千億元利潤來之不易。”
據了解,在嚴峻的金融危機之下 , 作 為 “ 航 母 級 ” 企 業(yè) 的 中石油,率先把自己變成更加機動靈活的 “ 小 舢 板 ” , 以 適 應 市 場 的需要。周明春稱之為“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合理調整生產節(jié)奏。”他舉例說:“比如,在原油生產上,我們克服了從大范圍限產和較大幅度產能建設調整給生產組織帶來的困難,全年關井限產500多萬噸;在煉油加工上,則經歷了從年初高庫存、低負荷運行到恢復加工生產的復 雜 過 程 , 加 工 負 荷 率 從 最 低的72%提高到98%,保持了低負荷狀態(tài)下穩(wěn)定生產,市場形勢好轉后加快組織生產。”
與 此 同 時 , 中 石 油 提 出 “ 過 緊日子”的思想,強調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強化投資管理,優(yōu)化工程方案設計,加強項目過程控制,全年壓減項目建設投資成本10%以上;另一方面,堅持低成本戰(zhàn)略,強化成本管理,全年實現了油氣操作成本同比下降5%、行政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0%的控制目標。”周明春 說 , “ 別 小 看 這 幾 個 簡 單 的數據,對于像中國石油這樣大基數的公司,成本的微小降低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當然也會獲得可觀的收益。”
國 家 對 成 品 油 價 格 機 制 的改革,使國內煉油企業(yè)扭虧為盈。這無疑是支撐中石油在原油價格同比下降形勢下利潤超過千億元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2009年中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73億元,而在2008年其煉油和化工板塊受成品油價格倒掛影響虧損額高達829 .7億元,相比之下實現扭虧增利超過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