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展會期間,在由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組委會共同舉辦的以“轉型、創新、升級 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2010年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辦公室主任王玉臺在肯定中國石油化工裝備行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為今后的發展前景指明了方向。
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
王玉臺指出:“經過20多年的國產化攻關,中國石油化工裝備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實現了關鍵、重大裝備的國產化,為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百萬噸級乙烯在2006~2007年國家核準的時候給中石化下的任務是國產化率達到53%,我們已經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不僅如此,百萬噸乙烯裝置里的關鍵設備如乙烯冷箱以及各種反應器、大型四列迷宮密封壓縮機等都實現了國產化。此外,化肥裝置中的合成氨塔、尿素塔也都實行了國產化。2007~2008年投產的青島1000萬噸煉油裝置里的加氫反應器、高壓換熱器直徑達到1700MM,10000平米級的板殼式換熱器、重整反應器、催化裂化主風機、離心式循環氫壓縮機等關鍵裝備都實現了國產化。”王玉臺特別強調,“中國石化特別重視國產化成果的推廣應用,只要實現了國產化,攻關成功的設備,中國石化都不再進口。”
市場巨大要求提升
有資料顯示,中國石化2009年在石油石化的投資達到2164億元人民幣,2010年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將投資1215億元,這意味著對石油石化設備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在煉油板塊,大概需要關鍵設備4180臺,其中包括反應器、換熱器、壓縮機、塔機等等。
王玉臺認為,石油化工行業的蓬勃發展在給裝備制造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裝置大型化又成為我們裝備行業不得不面對的新課題。10年以前500萬噸的煉油廠已算是大型煉油廠,而現在新建一個煉油廠基本上都是1000萬噸以上的,乙烯都是100萬噸。由于設備的大型化,給我們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設計,眼下國際國內很多規范標準已經達不到現在裝備的要求,而大型裝備的機加工、焊接,乃至運輸也面臨著新問題。如為了解決大型裝備的焊接問題,現場組焊技術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成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