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圖)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1-06 鳳凰網 關注度:0]
摘要:
新“鐵人”王啟民,油田二次創業六大標兵之一,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大學文化。1978年入黨。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
新“鐵人”王啟民,油田二次創業六大標兵之一,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大學文化。1978年入黨。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員、技術員。1964年5月后,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動態室、綜合室、開發室技術員,大慶油田科學研究設計院開發室、開發所地質師、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2月后,任大慶石油管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副總工程師。1990年任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理事。1992年3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8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先后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并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7年1月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開采方法”,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溫和注水”開采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進行的“分層開采、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水驅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創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穩產”的新模式。
王啟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于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
他先后主持了8項重大開發試驗任務,參加和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九五’中國十大科技獎”、“國家科技成果特等獎”等19項獎勵。這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是驚人的。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于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達2000多億元。而國家要探明同等儲量的石油資源,光勘探費用就需投入100多億元。
在這些重大科研成果后面凝聚著以王啟民為代表的大慶科技人員和工人的血汗,集中體現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鍥而不舍、敢于攻關的求實精神,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奉獻精神,尊重群眾、發揚民主的團結協作精神。1997年1月17日,江澤民總書記在接見出席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工作會議代表時,熱情洋溢地說:“大慶現在有了第二代鐵人,就是王啟民同志,他是科技人員,是新時期的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