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落子伊拉克內幕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2-28 財經國家周刊 關注度:0]
摘要:
導言:中石油兩次“落子”伊拉克,均充滿了戲劇性。
歷經長時間的國際制裁和戰亂,“深藏”多年的伊拉克石油寶庫大門此番終于洞開。門外,早已聚滿了望眼欲穿的國際石油寡頭們。
而截止2009年歲末,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氣...
導言:中石油兩次“落子”伊拉克,均充滿了戲劇性。
歷經長時間的國際制裁和戰亂,“深藏”多年的伊拉克石油寶庫大門此番終于洞開。門外,早已聚滿了望眼欲穿的國際石油寡頭們。
而截止2009年歲末,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氣招標中連下兩城,競得了哈爾法亞油田和魯邁拉油田的開發服務權。加上之前中石油與北方工業公司合資開發的艾哈代布油田。中石油已經成為伊拉克市場份額最大的外資石油公司之一。
據12月28日出版的《財經國家周刊》獨家披露了中石油競得伊拉克兩大油田的內幕。事實上,中石油兩次“落子”伊拉克,均充滿了戲劇性。
2009年6月30日,伊拉克舉歷史上首次對外國公司開放的油氣招標會在拉希德飯店內舉行。
當天的招標會上,伊拉克石油部先對探明儲量約為177億桶的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魯邁拉油田競標。伊拉克石油部只開出了每桶2美元的服務費。當這一價格出現在大屏幕上時,臺下即可一片驚詫聲,“價格低得完全超出意料”。
“這是一次怪異的招標”, 中東石油問題專家魯巴·胡薩麗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位“伊拉克石油論壇”網站的創始人說:“有很多石油公司是第一次來伊拉克,大家都認為這是歷史時刻,會有很大的收獲,沒想到最后一無所獲,兩手空空敗興而歸。”
而只有中石油和英國石油接受了伊拉克石油部開出的報價,獲得了魯邁拉油田開發合同,也同時成為成為當天的招標中唯一成交的項目。
12月11日,伊拉克舉行了第二輪油氣招標。此次,伊拉克方面給出的招標價格依然很低,但有了第一次“超低價”的經歷,44家國際石油公司不再措手不及,對10個油田招標項目展開了極為慘烈的爭奪。
參加完當天上午的競標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負責人用“險勝”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來形容招標現場的感受。
這一輪,中石油和法國道達爾及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組成的競標團,以每桶1.4美元的服務費競得儲量為41億桶的哈勒法耶油田。中石油在該競標團中占50%股權,道達爾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各占25%。
“真是一次險勝。”參加完哈爾法亞油田競標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人士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來形容招標現場的感受。
至此,中石油已成為伊拉克令人注目的油田項目投資商,同時也成為該國戰后石油工業重建的引人矚目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