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擬從9月1日起下調(diào)哈中輸油管道的輸送費用,俄媒稱,下調(diào)幅度達50%。巨額讓利引起俄羅斯警惕,尤其是此前不久,俄羅斯剛提高了其東西伯利亞-太平洋
石油管道運費,俄媒擔心,這將讓俄輸油管道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俄《導報》就指責哈薩克斯坦在競爭過程中搞傾銷。《環(huán)球時報》記者27日采訪的一名俄羅斯能源界人士則認為,俄哈管線各有市場側(cè)重,且中國原油需求量巨大,哈薩克斯坦的促銷策略暫時不會構(gòu)成威脅。
《導報》27日稱,哈薩克斯坦阿塔蘇-中國阿拉山口輸油管道的運營商計劃,9月1日起輸送費用下調(diào)一半,至每千公里每噸11.3美元。哈運營商表示,目前尚未和有關(guān)方面簽訂合約,只是意向階段。俄羅斯“紐帶”新聞網(wǎng)說,阿塔蘇-中國阿拉山口石油管道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穿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口岸,最終到達新疆的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管線2006年投入商業(yè)運營,截至去年底,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超4000萬噸,且輸送量逐年遞增。
按俄媒分析,哈薩克斯坦主要是針對俄羅斯的幾大石油公司推出輸油“大促銷”,希望后者通過哈管道向中國出口原油。《導報》說,哈石油年產(chǎn)量難以確保該管道贏利性運轉(zhuǎn)所需的2000萬噸的最低供油量,尤其是2011年哈國石油行業(yè)爆發(fā)工人罷工以來,
石油開采量有所減少,造成輸油管道運營不力,故以低價策略吸引外界補缺。
俄羅斯BFM網(wǎng)站說,低價的確對俄幾大石油公司頗有吸引力,這將讓擴建完成后的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半數(shù)廢棄。“紐帶”新聞網(wǎng)稱,東太石油管道由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建造和經(jīng)營,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年輸油能力為3000萬噸,其中1500萬噸輸往中國,另外1500萬噸通過鐵路運往太平洋的科茲米諾港口。《導報》稱,通過這條管道向中國輸油,費用約為每千公里每噸59美元,是哈薩克斯坦促銷報價的5倍,去年11月1日,俄羅斯剛提高了該管線的輸油費用。
盡管有俄羅斯媒體27日指責哈薩克斯坦降價輸油屬傾銷行為,擔心俄輸油管道市場受到威脅,但從目前看,俄幾大石油公司似乎未對哈薩克斯坦的促銷表現(xiàn)出興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公司回應(yīng)說,哈方管道的輸油效率低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俄盧克石油公司則說,低價促銷并不足以讓石油公司投奔新的合作伙伴。莫斯科分析師博利索夫也對俄羅斯石油管道市場持樂觀預期:“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終點斯科沃羅金諾位于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中國大慶附近,哈薩克斯坦的阿塔蘇-阿拉山口管道出口則在欠發(fā)達的中國新疆,價格低廉或許能為哈國管道帶來一定競爭力,但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具有不可替代性。”
《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俄羅斯能源界人士認為,目前俄哈兩條輸油管道談不上競爭,中國市場雖然在俄羅斯的東太管道占有一定份額,但這條管線主要面向整個亞太地區(qū),日韓也是重點,且中國石油需求量巨大,俄哈管線出口不同,可以銷往不同市場。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能源問題專家萬軍27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能源輸送不能只走一條路,無論從能源安全還是市場經(jīng)濟考慮,中國能源供給與運輸都應(yīng)“貨比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