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發達國家已經積極投入可燃冰的開發與利用項目中,發展中國家也已經開始關注。1960年,可燃冰在蘇聯西伯利亞最先被發現,美國、日本、德國等先后跟進。可燃冰已列入美國總統科學技術委員會建議研究計劃,每年獲千萬美元財政撥款。美國于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
日本開始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2000年開始,可燃冰的研究與勘探進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國際上成立了由19個國家參與的地層深處海洋地質取樣研究聯合機構,從美國東海岸出發進行海底可燃冰勘探。
本次發現的青海可燃冰為陸上資源,基本處于地表之下130~198米,開采十分便利。一些地方的礦藏離地表僅20米。美國、德國、日本等先后發現可燃冰,但多存在于海底450米之下。海底勘探技術難度遠遠高于陸上,是可燃冰發現多年卻沒有大規模開采的主要原因。
此外,青海地區的凍土層相對較薄,鉆探條件優于現有其他資源。青海地區凍土層只有80~120米,北冰洋周圍大陸凍土層為600~1000米。
可燃冰項目受到地理條件、環境條件的限制導致其應盡快開發。本次青藏地區部分可燃冰埋藏極淺,其表面凍土層最薄之處只有30米。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可燃冰表面凍土層在漸漸溶解。一旦表面壓力不夠,可燃冰將很容易氣化泄漏到空氣中,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可燃冰主要成分為甲烷氣體,其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25倍。
中國已經開始加速可燃冰的項目開發。可燃冰項目作為專題已經向國家能源局作了匯報,申請將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地質勘查、開發應用等專項規劃也已經開始加快推進。
可燃冰與脫碳項目捆綁
建立可燃冰開采和脫碳技術結合的聯合投資計劃,將大大增加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中國承諾在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脫碳項目和可燃冰項目同時申請,將抵消可燃冰排放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
可燃冰開采過程中,脫碳項目的主要產品工業用二氧化碳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新的鉆探技術可采用灌注大量液體二氧化碳,氣化之后產生的巨大壓力將原油或天然氣擠出。目前原油及天然氣開采主要采用技術為灌注大量水,增加壓力,將原油擠出。使用二氧化碳的開采效率與水相比將大大提升。脫碳項目的主要作用是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固化,與可燃冰項目完美互補。
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綠色發展項目,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將大大提升合作項目的機會。參照風能等新能源項目的發展過程,地方政府在此類新型項目的審批過程中有很大的決定權。地方政府在審批風能項目時,會要求優先使用本地的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