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員聲音
“我不用中石化的油”
中國能源網董事總經理韓曉平是中石化監督員之一,這位監督員剛一上任,已經提出了中石化需要改進的不少問題。
“我不用中石化的油,因為太貴了。”他說,中石油至少比中石化便宜2毛錢/升,“這有客觀原因,中石化的油大部分是進口的,原油就貴,而中石油大部分油是國內自產的,成本低。”韓曉平說,盡管如此,中石化也要想辦法解決同油不同價的問題。
此外,韓曉平認為中石化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值得肯定,不過“如果下一次社會責任報告中,能夠看到中石化如何幫助民營企業的,這份社會責任報告就會有很大進步。”
“遇油品問題會及時反饋”
劉韶山是北汽集團的一名的士司機,也是此次被中石化聘請的12名社會監督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此次成為中石化監督員,他本人也比較意外,“是中石化通過北京交通廣播的負責人找到我的。”他說,“我在北汽就是一普通的哥,但是平時熱心一點,比較愿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對于如何履職,劉韶山表示,的士司機平時大街小巷跑,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都常去,“加油的服務、油品的質量,心里都比較有數,如果平時遇到服務上的瑕疵、油品質量,我會及時與中石化的負責人溝通,把信息反饋過去。”
頻頻挨批 中石化外聘監督員
授權監督員反映公司違法違紀和不規范行為,收集各界意見和建議
中石化昨日發布《201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首度聘請12名社會監督員,以監督中石化的企業責任、產品質量、服務品質等。
社會監督員一年一聘
據了解,中石化首次聘請的社會監督員,包括能源專家、經濟學家、媒體、消費者代表,以及學術界、工商界代表。社會監督員實行一年一聘,連任不得超過4年。
中石化授權社會監督員反映在監督過程中發現公司總部、各企事業單位的違法違紀和不規范行為;收集各界對中石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中石化反映公司工作中和行業內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同時協助公司調查、核實所反映的問題;就事關國計民生的專項課題在公司系統內開展調查研究。
據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介紹,設立社會監督員的初衷,在于“國企除了自身監督外,還需要比較完善的外部監督機制”。
他說,中石化現在有來自國資委等有關部委的監督;有來自于資本市場的監管;有來自于媒體的監督;也有消費投訴電話接受消費者的監督,但“這還不夠,從4月25日,中石化集團公司決定加強社會監督,聘請社會監督員就是落實這一決定的舉措。”
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表示,在中央企業中,中石化是第一個設立公眾開放日,同時聘請社會監督員的企業。“中央企業能夠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通過溝通來有效發展值得鼓勵,”他說,“希望在中央企業中推廣類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