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中海油實現年產量5178萬噸,終于實現了他們年初確定的“建成一個海上大慶”的愿望。
得到消息國家領導人都感到十分振奮,從總書記胡錦濤起,9位政治局常委在獲知這個消息后寫下批示,向海洋石油人祝賀,希望他們早日建成國際一流能源公司!
渤海,中國海洋石油的搖籃。在5178萬噸的產量中,渤海灣就奉獻了3000多萬噸。
不了解渤海石油,就別想讀懂中國海洋石油。2011年1月,記者前往渤海海上油田,親身探訪中海油集團的“聚寶盆”。
54座平臺采油渤海
冬日的渤海灣波光粼粼,近岸處浮冰延綿。這是10年來最冷的1月,渤海浮冰在云端看下來白茫茫一片。
渤海是中國內海,總面積5.8萬平方公里,即便置身數百米高空,也看不到大海的盡頭。但在直升機中可以直觀地發現,渤海石油鉆井平臺密度之高是別的海域都比不上的。比起南海來,渤海中的石油平臺大都比較小,平臺上采油人員不足10人,分兩班倒作業。換句話說,采油平臺小,數量多,說明這里的海水比較淺、油田數量比較多而且很分散。
當今的中海油下設4個分公司,經營渤海、東海、南海東部和西部4片遼闊海域。設在塘沽的天津分公司主管渤海這一塊,中海油的陳璧執行副總裁說,天津分公司負責的海域面積最小,但產量最大,2010年總產量超過3000萬噸,占整個海上石油產量的60%,從此就坐二望一了。根據在渤海邊得到的信息,2010年大慶油田產油4000萬噸,仍居中國第一,第二把交椅就輪上渤海油田了,目前排在第三位的是渤海邊的勝利油田。
經過1小時飛行,直升機降落在16萬噸級的“渤海世紀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平臺上。四周浮冰全消,波光粼粼,目力所及之處的四周大海中,矗立著6座采油平臺,仿佛海中艦船簇擁著中心位置的航母,這就是著名的“秦皇島32-6油田”。渤海的萬頃波濤中現有中海油生產平臺54座,還有25座在建。
FPSO最密集的海域
簡單地說,海洋深處各個采油平臺從海底采出原油,先要集中輸送到FPSO,進行油水分離等處理,然后再灌進油輪,送往陸上的煉油廠。每個FPSO就是一個海上指揮中心和石油處理廠。目前全世界75%的海洋石油產量通過FPSO模式生產,在中海油,這個比例更高一些。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務公司總經理張武奎,也是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他介紹說,在過去5年里,中國的FPSO產業迅速崛起,連造7艘FPSO。現在擁有的FPSO數量為世界第一,總載重超過200萬噸位,列世界第二位。其中最大的FPSO“海洋石油117號”達30萬噸,長340米,豎起來超過北京剛剛竣工的最高建筑“國貿三”(330米),可以松快地擺放3架波音747客機。這艘FPSO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2009年服役,造價超過4 0億元人民幣,目前就在渤海作業。
如今,中海油共有17艘FPSO從事海洋油氣開采,其中16艘在中國海域(這其中,有7艘在渤海),另有1艘在印尼爪哇海作業,以此為踏板,目前中海油集團正在參與巴西深海石油FPSO競標。
記者踏上的“渤海世紀號”,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708研究所設計,大連新船重工建造,于2001年服役,是按百年一遇風暴和50年一遇冰情設計的雙底船,長287.4米,寬51米,目前的作業水深20米。
領先世界的稠油開采技術
在“渤海世紀號”甲板的一頭,一位年輕員工用透明塑料量杯從一個細窄的龍頭里接下半杯剛剛從海底輸送過來的原油——它微溫,液體上部1/3呈黑色,這就是石油。液體下部2/3呈土黃色,那是渾濁的水。擔任過海上FPSO項目經理的譚家翔介紹說:“這就是渤海油田的稠油。”在低溫狀態下它是半凝固狀態,像糨糊似的難以流動。
稠油,是世界上最難開采的原油,偏偏集中蘊藏在渤海海面以下地層中。在渤海油田進行早期勘探時,曾請外國石油公司前來。他們發現了兩處油田,只是因為巖層中所含盡是稠油,開采成本高,人家左思右想,考慮了半年,最后放棄了,還丟下一句話:開采稠油是對21世紀人類智慧的考驗。
根據中海油掌握的情況,截至2010年底,渤海海域累計發現原油地質儲量45億方,其中28億方是稠油,占總量的62%。開采稠油是繞不過去的坎。
秦皇島36-2油田是渤海稠油開采走向成功歷程的見證者。
通俗地說,要把海底1000米以下的稠油采出來,需要采用加熱、注水加壓、注化學藥劑驅油、增加油井密度等多種手段。
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精細油藏描述技術”,渤海石油人研發出優快鉆、完井技術,海底石油開采成本明顯降低。又經過兩年探索,采用多枝導流、適度出砂技術,還有大位移水平井等技術,大大提高了稠油單井產量。進入21世紀,采用一系列新技術的秦皇島36-2油田,稠油單井平均產量比90年代初提高了4~6倍。
接受采訪的高級專家張鳳久,是新一輪渤海稠油開發技術攻關的主持者。他是吉林人,出生于1964年,1985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開發系,從此就工作在中海油,至今已有25年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經驗,先后擔任項目經理、開發實驗室主任、開發部副總工程師,現在是中海油副總工程師。
張鳳久認為,稠油開采技術還有發展空間。從2003年開始,他積極推動海上開發地震技術攻關,又在2005年開展“海上密閉取芯”研究。2006年,他主持了“海上叢式井網整體加密綜合調整技術”攻關,該項成果于2010年在渤海綏中36-1和旅大5-2油田獲得成功應用。
一系列努力的結果是,10年間,渤海稠油油田采收率提高了10.4%,現在已經達到了30%。以2010年確認的渤海石油儲量計算,等于又在這片海面下找到了一個儲量規模超過10億噸的大油田。
從另一個意義上說,今天的中海油已在海洋稠油開采的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國外石油開采工程師紛紛前來中國學習稠油開采技術。
目前,中國還在長距離海底稠油混合輸送技術上居世界領先地位。渤海中有一個近海油田,將開采的原油通過70公里管道直接輸送上岸處理,比第二長度的英國北海36.8公里管道幾乎長出一倍。
中國的石油開采者是充滿智慧的。上世紀后半葉的中國電影,曾在銀幕上塑造了典型的石油工人形象:他們身材高大,頭戴大皮帽,身穿翻毛大皮襖,在冰天雪地中手按剎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記者看到的今日中海油人是另一番模樣。為適合海上艙室作業的需要,他們的身材不要求高大,然而海洋石油的高資金和高技術投入需要他們普遍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精深的專業技能。在今天的FPSO和開采平臺上工作的人們,普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具有留學經歷者已不鮮見。
記者在“渤海世紀號”邀請幾位年輕員工來座談,有意思的是,坐在記者身邊的4位操作員都是“80后”,都是大學畢業生,戴著眼鏡,說話平穩。他們的“船齡”都有3年了,已經習慣了海上生活。海洋石油員工形象的演變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支隊伍文化素質的大幅度提高。
渤海還有多少油?
記者漸漸明白了來到渤海首先踏上“渤海世紀號”的意義。
這片海底油田是1995年發現的億噸級大型稠油油田,含油面積40平方公里,水深20米,油藏在海底以下1000~1500米處,探明儲量為1.7億噸,設計生產期20年,可采3230萬噸原油。
在開發初期,中海油與國際著名石油公司德士古和英國石油公司合作開發,中方為獨立作業者,占51%股份。這也是中海油第一次擔任合作油田的作業者。油田自2001年10月8日投產,效益顯著。中海油于2003年6月回購了英國石油公司24.5%的股份,目前占有75.5%的股份,海上操作完全由中國員工進行。
回首當年,1964年1月,大港油田一支陸地鉆井隊來到天津塘沽海河出海口的雞心島上,豎起鉆井找油。那是一群“旱鴨子”到水里找油,結果,直到70年代末,引進了現代化的鉆井平臺,在渤海上就是找不到理想油田。
石油專家指出,從理論上說,渤海這層薄薄的海水下,不會沒有石油,因為渤海是華北沉積盆地東部的一部分,在盆地的西部陸地上分布著勝利、大港、遼河幾個大油田,為什么一入海就沒有了石油?這在邏輯上說不通。
石油人就拼命找,條件不足也要找,這時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渤2號事件”。72人死亡,2人生還,這是新中國石油開采史上最大的人員傷亡事故。
關于這場事故的原因,現在還有爭論,但共識逐漸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海洋氣候條件不明的情況下,原本船體質量就不過關的“渤2號”勉強起航,前往另一海域去打井,終于釀成大禍。為什么那么急?就因為那時投下了大量人力財力,在渤海海域卻找不到油田,亂了方寸。
“渤2號事件”深刻地教訓了中國石油人。中海油從成立之初,就把安全生產、科學探索看得無比重要。從那以后,海洋石油開采逐漸成為一片安全的領地,也是最早和外國公司進行合作的領域。
當新理論新技術投入渤海找油,情況變化了。20世紀80年代,在渤海東北部的遼東灣發現了“綏中36-1”——儲量超過2億噸的大油田。隨后,特別是引進了“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術之后,人們發現了新的油氣成藏理論。將這個理論引入渤海找油實踐。
令人振奮的成果馬上出現了,90年代中期以后,接連在渤海發現了10余個大型油氣田和大批中小油氣田。
以記者所到的秦皇島36-2油田來說,早在1976年10至12月,石油人就在此處打出一口井,發現有油層蘊藏。卻認為產量太低而放棄了。20年后,在新理論指引下,海洋石油勘探者卷土重來,操作先進的“渤海4號”鉆井平臺高速打井,發現了寶貴的地質數據。地震船隨即趕來,至1996年2月完成對這片海域的地震資料采集。兩個月后的4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宣布,秦皇島以東渤海中,石油儲量近2億噸的大油田發現了!
未來5年產油穩中有升
對中海油張鳳久副總工程師來說,渤海實在太吸引人了。他說,根據目前判斷,渤海的石油資源量為76.7億噸,天然氣1萬億立方,也就是說現在探明儲量不過估計總量的一半。眼下,中海油在渤海上的探井密度只有陸地的1/5~1/10,可見對渤海的認識還很不足。隨著勘探技術的發展,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
那么今后一個時期,渤海石油在中國的能源資源表上占據什么樣的位置?張鳳久的判斷是,2010年渤海產油3000萬噸,未來應該是一個穩中略有上升的趨勢。未來5~10年,渤海石油可以提高到年產3500萬~4000萬噸,目前,渤海還有8個油田正在開發建設之中,隨著新油田陸續投產,渤海原油產量有望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