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
作為歐佩克第8大石油生產國、世界第15大石油出口國,利比亞緊張局勢觸動了國際油價的敏感神經。國內成品油供應會否出現短缺,國內成品油價格影響幾何,引起了各界關注。
我國從利比亞石油進口比例較小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0年利比亞對中國的石油出口為737萬噸,這一數額僅占2010年中國全年石油進口總量比重約3.07%,2010年中國全年石油進口2.393億噸。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石油進口來源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為沙特、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羅斯、蘇丹、伊拉克、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和巴西。
易貿資訊分析師廖凱舜認為,利比亞石油主要輸往歐洲,占中國石油進口的比例較小,因此從進口來看,利比亞石油減產不會對國內石油供應帶來很大的影響。
另一位專家認為,中國并非像日本這樣的石油純進口國,國內產量能夠滿足一半的需求,這就意味著面對國際油價波動,中國的形勢要好得多。“現在斷油的概率基本是零。即使斷了,中國國內的產量是每年2億多噸。”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幾家主要石油公司足跡遍及31個國家,有權享有其中20個國家的石油產出,尤其是哈薩克斯坦、蘇丹、委內瑞拉和安哥拉。過去兩年里,中國在油氣方面的跨國收購總價值達475.9億美元。
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壓力增加
2月20日凌晨,國內成品油價上調,北京油價再度創下歷史紀錄97#汽油售價達7.93元/升,開始向8元時代邁進。據易貿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際油價三地變化率已經達到1.46%。
按照發改委的規定,當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變化率超過4%,國內成品油價格就可以調整。
易貿資訊分析師廖凱舜昨日表示,如果按照目前國際油價的走勢,在下一個窗口期3月22日,國際油價三地變化率達到4%是沒有問題的,這意味著油價上調窗口將再度打開。他認為,中東和北非局勢的動蕩無疑會成為后期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的助推力,而按照目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又會給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帶來壓力。“如果今年國際油價達到2008年時國際油價最高水平,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會上漲至10元/升。”廖凱舜稱。
對于未來國內油價究竟是否會繼續上調,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國內將繼續執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但目前政府也正在考慮出臺新的補貼辦法來彌補高油價帶來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應該通過石油戰略儲備來應對國際油價的上漲,而不能被國際油價裹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