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發展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2009年11月買1噸天然橡膠的錢,在2010年11月只值半噸,到了今年2月,只能買0.4噸了。
2010年,雖然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面臨著行業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
行業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成本上漲過快。2010年1月~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銷售成本平均增幅達35.3%。全行業原材料價格總體漲幅較大,特別是橡膠制品、合成纖維單體漲勢最為強勁。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表示:“造成價格快速上漲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成本上升,二是需求擴大,三是市場炒作。”
數據顯示,2010年11月,天然橡膠價格突破3萬元/噸,同比上漲72.5%,今年2月9日,價格又沖上了43500元/噸的歷史新高。也就是說,2009年11月買1噸天然橡膠的錢,在2010年11月只值半噸,到了今年2月,只能買0.4噸了。2010年11月,己內酰胺價格為2.36萬元/噸,每噸比年初上漲了5400元,同比上漲了35%。
結構調整任務艱巨。近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增長的結構雖然不斷優化,但經濟增長依然建立在高消耗、高成本的基礎上,高附加值、精細化產品比重仍偏低,高耗能基礎原材料產品的平均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要高出15%~20%。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中西部的石化經濟與東部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10年,東部地區石化產值占全行業的比重為66.9%,是中西部地區的兩倍。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2010年,我國尿素產能為3400萬噸,超過國內需求30%;我國有47%的輪胎產量需要出口;燒堿和純堿產能過剩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