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消息,作為中海油深海油氣勘探開發船隊的領頭羊——“海洋石油981”今年6月將在南海開始服役,隨后另5條深水裝備也將于今年下水。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實現從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歷史性跨越,中海油計劃2020年建成以深海開發為主的另一個“海上大慶”。
裝備:
往3000米深海挺進
過去十幾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備儲量、新發現的大型油氣田,有60%多來自海上。世界發展到今天,全球石油產量的1/3來自海洋。在遼闊的海洋上,目前全世界共有1.4萬個海上采油平臺。預計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達到45%。作為全球石油消費第二大國, 2010年我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5%,因此,加快中國海洋石油的開發已勢在必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沒有裝備,沒有技術,就只能看著別人干。中海油成立28年來,走過了“看著干、跟著干、自己干”的三個歷程,目前中海油300米內水深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向3000米水深進軍。
上海外高橋(11.97,-0.32,-2.60%)船廠正在趕制海洋工程領域的航空母艦——“海洋石油981” 鉆井平臺,這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
這個平臺“身高”136米,“體重”3萬噸,由我國自行建造,將于3月出海調試,6月正式服役。這艘總造價約60億元的鉆井船是中海油深海油氣勘探開發船隊的領頭羊。
它具有勘探、鉆井、完井與修井作業等多種功能,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鉆井深度可達10000米。平臺甲板面積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平臺上電纜總長650公里,相當于圍繞北京四環路10圈。生活區可容納約160人居住區,甲板室頂部配備有包含完整消防系統的直升機起降平臺,可起降大型直升機,堪稱海洋工程領域的航空母艦。
“如果將該平臺放在北京市中心3000米的上空,它的錨鏈可以覆蓋整個北京市六環。”中海油深水鉆井船工程項目組總經理林瑤生打了個形象的比喻。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海油副總經理周守為介紹,深海作業在十分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世界上一般都采用了百年一遇的設計要求,而“海洋石油981”采取了200年一遇的設計要求,能夠抗17級風;同時這個平臺采取了自動定位系統,根據風浪流的變化,8個巨型的螺旋槳能夠自動調整平衡,誤差范圍為一米左右。而事故發生時,能自動關閉海底的安全閥,避免墨西哥灣事故重演。
“通過‘海洋石油981’的建造,使國內的大型裝備制造一步跨進了世界最先進行列。”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表示。
在“海洋石油981”的制造過程中,帶動了100多家單位的創新。其中超高強度錨鏈能夠承受700多噸的拉力,本身卻較輕以降低平臺自重,是亞星集團專門為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開發的。開發成功后,亞星獲得了中海油一億元的訂單。
為加快深水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中海油投資150億元建造了五型六艘大型深水勘探裝備。深水鋪管起重船、12纜深水地球物理勘探船、深水多功能勘查船、深水大馬力起拋錨三用工作船等,將緊隨“海洋石油981” 鉆井平臺之后,于今年陸續下水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間,中海油還將投入297萬,再建造一批包括多功能動力定位船和飽和潛水支持船在內的多條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生產裝備,以擴充深水油氣開發船隊。
這些深水重大裝備的建造和使用,不僅實現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從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中國海洋石油開發從近海走向深海的夢想,也使我國深水裝備水平一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深海油氣開發帶動了海洋工程、海洋環境、材料科學、造船、機械、鋼鐵、電子等多項領域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海洋石油大型設施與裝備是流動的國土,對昭示和維護我國海洋主權發揮著特殊的‘屯墾戍邊’作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海油研究總院院長陳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