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它曾是中國第一產煤大縣。與當地聯系比較緊密的是我國最大煤炭生產企業神華集團,其旗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神東煤炭集團在神木擁有多座煤礦。
令人意外的是,神東煤炭集團總部并沒有設在神木縣城,而是在下屬鄉鎮大柳塔鎮,通過查閱神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神華(13.760, 0.37, 2.76%)年報發現,神東煤炭集團在大柳塔擁有三座煤礦,其中大柳塔煤礦的產量遙居第一。這既是知名煤企的縮影,也是一家普通煤礦的寫照。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里,產能過剩依舊是煤炭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反映到煤企的業績上,是一連串虧損的數據。數據是冰冷的,我更想知道在這種環境下,與它相關的普通個體生活和命運會發生哪些轉變。
神木變“低調”了
面對記者,在神木縣及大柳塔鎮,不論是尋常百姓還是官員、煤老板,都變得謹小慎微。
在去神木之前,一位當地媒體朋友告訴我,這里是一座新聞富礦,有些記者在這里挖掘出了重磅新聞,一稿成名,也有一些冒牌記者通過敲詐,能賺不菲一筆。
我通過當地媒體朋友、官員,先后聯系了五六個他們比較熟絡的個體煤礦礦主,在表明來意是想聽他們講講開礦創業的故事,并不是去要錢,但仍無一例外都婉拒了。
一位當地朋友告訴我,這些煤老板經歷了曾經的輝煌,現在情形一落千丈,其實是一塊傷疤,不愿揭開。此外,還可能與之前1月6日神木發生的一起重大煤炭安全事故有關,誰也不想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惹麻煩”。
那些曾經高調行事的煤老板,仿佛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以至于在后來的采訪個體工商戶中,我不得不以“投資者”的身份,向他們“打探整個小鎮的行情”。
吃飯成為難題
在整個采訪的幾天中,吃飯是個難題。
無論在榆林市、神木縣,還是大柳塔鎮,開門營業的餐館并不多,以至于開著的餐館處處爆滿。一位神木的出租車司機說,在幾年前,一過了正月初五、初六,大部分飯館都開了,現在的生意難做了,開了也沒生意,還不如過年在家多待幾天。
關閉著的餐館門臉上歇業告示隨處可見,也有一些餐館門前一片狼藉,“轉租”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