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起步與差距
中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工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比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晚了近20年。1998年,國土資源部把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目標鎖定在南海北部陸坡。1999年,南海首次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各項重要標志,初步確認天然氣水合物的存在。2002年起,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的國家專項,開展了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2007年5月,中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采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2009年9月,中國又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獲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由此成為世界上首次在中低緯度地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已經形成由國家調查專項、國家“863”計劃項目、“973”項目及三大石油公司的勘查項目組成的立體、多層次的勘查投入體系。
目前,中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還處在調查評價前期階段,開采研究剛剛起步,尚未開展試開采研究。雖已初步掌握其研究方法,并取得一些重要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在實驗室模擬、基礎理論、調查評價研究、鉆探技術和鉆探裝備、實驗區選擇、工業化開采和新技術開發等多方面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