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
一向在能源領域盡可能壟斷資源的國有公司,此次為何愿意將頁巖氣“拱手讓人”呢?業內人士稱,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目前業務重點仍是發展天然氣,無法將過多精力用在這個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的業務上。
不同于傳統油氣,頁巖氣利潤率較低,但前期開采的投入并不低。
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總地質師吳國干測算,目前美國開發頁巖氣成熟區1億立方米產能建設投資約合人民幣2.5億~3億元,與中國常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相當。因此,頁巖氣前期發展階段對巨頭的吸引力很小。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會長胡文瑞說,美國頁巖氣大發展之初,大公司也不愿意介入,當小公司將這個業務做到一定規模時,大公司再進行收購,從而促進產業的鼎盛。
政策鼓勵民資進入
專家估算,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26萬億立方米。張大偉稱,未來國家在頁巖氣政策上將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減免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免征關鍵設備進口環節增值稅和關稅,開采給予定額補貼,對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給予優惠。
在美國,天然氣管高度市場化,管道獨立運營,向第三方開放,中小企業可以專心開采,產出的天然氣直接就近輸入管道,獲得市場價格。
業內人士稱,國內管道、LNG接收站各自為陣、互不開放。中國大部分城市天然氣供應是單氣源、單管道、無地庫,就算民企加入了頁巖氣開采,也沒有實力建立自己的管網,開采出來的天然氣要運到下游銷售端,就需要央企和民企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