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特別是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為代表的石油進口國,為了減輕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和實現能源來源多元化,紛紛開發
新能源和非常規能源,推廣低碳節能技術。
如2004年的《美國能源法案》規定,10年內政府每年投資4500萬美元用于包括
頁巖氣在內的非常規天然氣研發。奧巴馬就任總統后,奧巴馬政府推行“綠色新政”,在未來的10年中投資1500億美元;2009年,美國能源部推出總額32億美元的節能和環保專項撥款計劃。
近年來,伴隨歐美國家一系列努力,新能源成本持續下降,新能源取得巨大進步,尤其是美國在非常規石油開發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頁巖氣方面,2000年美國頁巖氣的產量尚不足4000億立方英尺,占當年天然氣總產量的比例不足1%,2010年則飆升至4.8萬億立方英尺,占當年的約1/4,近10年來美國頁巖氣產量增長超過10倍。
隨著美國頁巖油取得革命性進展,美國近年來石油行業發展迅速。美國能源信息署表示,石油產量從2011年的560萬桶/天提高至2014年的870萬桶/天,預計2015年產量保持在940萬桶/天。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逐步降低對中東石油,特別是沙特對的石油依賴程度,進而在不久將來實現石油獨立。從2007年開始,美國原油凈進口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據美國能源部消息,2014年7月,美國從中東進口石油760萬桶,比過去五年平均下降9.7%。同時自2014年6月起,石油出口從多年來的10萬桶/日增長到30萬桶/日。
美國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石油貿易順差。美國非常規石油開發使沙特的常規石油逐步失去了極其重要的石油出口對象——美國。此外拉美地區、非洲和北極地區的非常規石油開發也取得了較大進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常規石油在國際能源格局中的主要地位,進而使沙特對其常規石油生產和出口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地位感到焦慮和不安。
同時西方石油進口國為了降低對中東石油依賴程度,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替代中東的新石油資源。隨后,新的石油資源在世界其他地區發現,如北海地區、
墨西哥灣地區、阿拉斯加地區、非洲地區和里海地區。由于中東探明
石油儲量為1102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47.9%,日產量13.3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32.2%,日出口量8.6,占世界石油出口總量45.5%,因此在世界石油供給方面,當前世界形成“中心與外圍的對峙”的格局。盡管如此,隨著世界其他地區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不斷增加,1981年非
歐佩克國家的供應量首次超過歐佩克。
于是,自1981年以來,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從世界石油市場的“壟斷供應者”蛻變為“邊際供應者”。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
油價不斷攀升,并長時間處于高位運行,這更加促使外圍產油國或地區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增加,不斷侵蝕沙特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原有市場份額,相當程度上威脅沙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此外,隨著國際日益注意碳排放和氣候變暖問題,國際減排計劃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和進步。美國則承諾,確保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近四分之一。俄羅斯計劃在1990年至2030年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25%-30%。加拿大則承諾,到2020年比2005年削減溫室氣體17%的目標。中國政府積極為碳排放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國發改委已于去年11月4日公布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
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15%左右。如果減排計劃得到貫徹實施,石油將受到首當其沖的影響,石油需求量必將受到遏制。
因此沙特越來越擔心全球原油需求正接近觸頂。沙特阿拉伯的首席國際氣候談判代表薩班(Sabban)就擔憂地說,新興經濟體正變得越來越高效,并在讓其能源來源變得多樣化,這肯定影響石油的消費。
隨著近年來外圍地區石油和世界非常規能源開發取得顯著進展,世界經濟總體發展低迷,世界石油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同時一系列減排措施逐步執行,這些將共同導致常規石油開發在國際市場中的不斷弱化,進而全面危及沙特石油生產、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最終將沙特邊緣化。面對此種局面,沙特表現出維護石油在國際能源格局中地位的決心。
2015年4月,納伊米在利雅得發表講話說,沙特會“堅定不移地”與任何反對邊緣化石油(常規石油——作者注)的人站在一起。因此沙特采取“低油價、不減產”政策主動出擊,在國際石油市場出現油價大跌和供應盈余的境況下堅持不減產,以此打壓外圍地區石油和世界非常規石油開發,以鞏固常規石油生產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地位,進而鞏固沙特的石油霸主地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的石油博弈對象是世界所有的非中東產油國國家,而非僅僅針對美國。
沙特執行“低油價、不減產”政策的措施
為了貫徹“低油價、不減產”政策,沙特不僅僅停留于口頭,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
首先,沙特自身堅決執行“低油價、不減產”政策。自2014年夏季以來,盡管國際石油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格局,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但是沙特堅持不會減產,不會干預國際石油價格。在2014年12月接受記者采訪時,納伊米說,對于像沙特阿拉這樣的低成本產油國,通過減少產量來平衡市場是“歪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