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走向深海實現“藍色夢想”
1968年,聯合國一份調查報告稱中國的東海是“另一個波斯灣”,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還有資料顯示,中國南海的油氣資源量超過300億噸,被譽為第二個“中東”。
向海洋要資源是幾代中國人的“藍色夢想”。中國地質學界泰斗李四光生前曾預言:“中國油氣資源的未來在東海。”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指出:“海洋蘊藏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這些資源靜靜地躺在冰冷的海底,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中海油“海上大慶油田”的建成,讓幾代中國人的“藍色夢想”接近現實。據翟光明介紹,從增長幅度看,近10年全國新增石油產量的53%來自海洋,2010年更是達到85%。他說:“海上油氣的勘探和開發正成為我國原油產量上升的主要領域之一。”
然而,從全球視野來看,5000萬噸“海上大慶”的實現,還只是中國人“藍色夢想”的一個開端。
一方面,中國海洋油氣探明率還很低。中國石油和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透露,世界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為73%,而我國僅為12.3%;世界海洋天然氣平均探明率為60.5%,我國僅為10.9%。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勘探和開發的油氣田大多集中在周邊淺海區域。據董秀成介紹,目前全世界共有1.4萬個海上采油平臺,全球石油產量的1/3以上來自海洋,預計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達到45%。
“中國未來油氣勘探開發勢必走向深海。”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中心研究員岳來群說。
來自國土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的消息表明,近年來,隨著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升溫和國內政策的“松綁”,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內石油巨頭也開始加快“下海”步伐,并將目標鎖定在深海油氣開采領域。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海油作為中國海洋石油開發的“先行者”和“主力軍”,無疑已在海洋油氣開發方面拔得頭籌。特別是“981號”平臺的建成,將成為其走向深海的“法寶”。據介紹,“981號”平臺具有鉆井、完井與修井作業等多種功能,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鉆井深度可達1萬米。
現實是嚴峻的,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我國油氣消費量大幅攀升 , 當 前 石 油 對 外 依 存 度 已 超 過55%,天然氣(包括管道進口和LN G進口)對外依存度也不斷加大。但前景是光明的,以“海上大慶油田”為突破,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的中國,畢竟已迎來油氣資源開發的“海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