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引領世界清潔能源市場
日報:《世界能源展望2010》提出,要實現哥本哈根會議提出的把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比工業化時代之前高2攝氏度的目標,各國還需付出巨大努力,能否具體談下該怎樣努力?
法提赫·比羅爾:如果我們要實現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比工業化時代之前高2攝氏度的目標,就必須在能源領域大幅度減少碳排放,因為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有三分之二來自該領域。但很遺憾,各國在《哥本哈根協議》中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承諾非常溫和,因此要真正實現2攝氏度目標的可能性并不大。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使用中的碳排放,實現低碳或者零碳排放勢在必行。政府面臨的挑戰在于怎樣提供適當的激勵措施,確保必要的減排政策得到執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國家在減排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國就是其中一員。
日報:您能否估計下未來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的規模?中國在這個市場中的地位如何?哪種清潔技術在未來幾年的可行性最高?
法提赫·比羅爾:根據《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的分析,中國正引領世界清潔能源發展,并將在未來成為清潔能源市場的領導者,包括太陽能光電、風能、核能、水電和先進汽車技術。這不僅對于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將降低上述清潔技術的成本,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很容易形成規模經濟,而且中國高效的學習能力也將發揮作用。
風能、水電、太陽能和核電這幾種清潔能源非常重要。在需求方面,先進汽車技術,例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和外充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非常重要。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減少石油需求的增長,提高能源安全,這對急于減少石油進口費用的消費國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日報:化石燃料補貼常被認為助長了對化石燃料的消費需求,廣受爭議。您認為發展中國家該怎樣應對化石燃料補貼的問題?
法提赫·比羅爾:我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以中國為榜樣,因為中國在使國內能源價格和國際價格接軌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而且仍將繼續推進相關改革。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有三重功效:提升能源安全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盡管能源補貼的初衷,通常是幫助貧困人群,但實際上能源補貼的最大受益者往往是消費能源最多的人群,例如那些買得起汽車、電子設備的人群。我們估計,2009年全球能源補貼中,僅有15%用于補貼貧困人群。
盡管如此,要取消目前的化石燃料補貼仍需謹慎行事,因為這對貧困人群的負面影響會非常大,并不會因為貧困人群所得到的補貼少而影響小。因此,任何取消化石燃料補貼的政策都需要仔細規劃,以防限制貧困人群獲得基本的能源服務或者加劇貧困。調整經濟結構,或者加大扶貧力度,對順利推進化石燃料補貼改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