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復雜碳酸鹽巖油藏高效酸壓技術研究與應用,成為阿克糾賓油田增儲上產的技術利器;讓那若爾KC—13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完成,提高了當地整體經濟水平,榮獲哈國2009年最佳社會項目銀質獎;中哈聯合收購哈薩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氣公司,為中國石油海外收購增添亮色,中哈油氣合作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國海外大型并購成功范例的PK項目,以“相互欣賞,享受工作”的文化理念,將中外員工緊緊凝聚在一起,以突出的社會貢獻先后獲得哈國“最佳社會責任企業獎”銀獎、“最佳鐵路承運商”稱號、哈國環保金獎——金普羅米修斯獎等榮譽。
“十一五”期間,隨著中亞地區油氣合作的不斷深入,油氣勘探、開發、管輸、煉油、銷售、工程技術服務和物資裝備出口等上中下游一體化產業鏈日臻完善。截至2009年年底,哈薩克斯坦公司已建成年原油生產能力2400萬噸,年生產天然氣60億立方米,年輸油能力16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600萬噸。
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以哈薩克斯坦地區公司為主體的中亞油氣合作區在中國石油海外布局的戰略作用更加凸顯,為集團公司鞏固和發展五大海外油氣合作區積累了寶貴經驗。
2009年11月,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在哈薩克斯坦調研工作時首次提出了建設中亞油氣合作示范區的要求。兩個月后,2010年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正式明確“率先把中亞建成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合作示范區”。這一戰略部署,成為“十一五”收官之年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的重中之重。
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由生產經營型向國際化經營型轉變,是實現海外業務規模、有效、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使然,是做大做強五大海外油氣合作區的決心使然。
2010年8月,哈薩克斯坦公司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領導對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指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號角吹響,全面推進中亞油氣合作示范區建設節奏加快。
“一個思路、五化一強、三步走”,在歷經10個月的科學規劃下,中亞油氣合作示范區的基本架構和內涵日漸明晰。2010年11月2日,哈薩克斯坦地區示范區建設工作會上,中亞油氣合作區在“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
建設海外油氣示范區,是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發展到新階段的重要戰略部署。建設海外油氣示范區,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是具有探索意義的創新之舉,是實現中國石油海外業務騰飛的關鍵之舉。
按照到“十二五”末實現中亞合作示范區建設規模有效可持續發展目標,無疑需要甲乙方共謀發展,牢固樹立中國石油一盤棋思想。正如股份公司副總裁兼哈薩克斯坦公司總經理孫波所言:“投資業務一條腿跑得快不行,必須投資和服務業務兩條腿都跑得快才是真快,跑得才協調。”
承載殷殷期望,使命光榮,義不容辭。中亞油氣合作區正在進入一個歷史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