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后,頁巖氣產業財政扶持政策再加碼。
昨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產業政策》,將頁巖氣納入戰略性新興行業,并規定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還將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研究出臺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激勵政策。
不過,業內人士則認為,《政策》對頁巖氣行業難以產生實質性利好,頁巖氣行業發展仍需解決技術難題。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頁巖氣產業“一路綠燈”
根據《頁巖氣產業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國家能源局明確,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等的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巖氣勘探開發,通過規范產業準入和監管,確保頁巖氣勘探開發健康發展。
早前,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楊雷公開表示,與《頁巖氣產業政策》同時,《天然氣基礎設施與運營建設管理辦法》初稿也已擬定,并遞交相關部委進行討論。
實際上,近兩年來,國家層面對頁巖氣發展給予較多關注。早在去年3月,《頁巖氣“十二五”規劃》發布,明確到2015年,中國將基本完成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建成一批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產,頁巖氣年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
緣何國家層面對頁巖氣行業一路“綠燈”?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在核電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其他清潔能源仍不發達的情況下,天然氣是改變我國能源結構、治理霧霾的重要支撐。
“中國天然氣大規模發展離不開頁巖氣。”林伯強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30%,而由于較便宜的管道天然氣有設施依賴,因此更容易受制于另一國,與石油相較風險更大,國內發展頁巖氣勢在必行。
不過,目前我國天然氣發展仍不盡如人意。國土資源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頁巖氣產量約3000萬方,通過天然氣管網銷售1500萬方。另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的統計,目前國內日產超過萬方的頁巖氣井有23口,超過10萬方的有10口,進行試采的為4口,預計今年頁巖氣產量可達到2 億方。
鼓勵民間資本勘探開發
國家能源局表示,《政策》將頁巖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等的財政扶持力度。而依據《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巖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巖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鼓勵地方財政根據情況對頁巖氣生產企業進行補貼。
另外,《政策》還明確,頁巖氣開采企業還將獲得多項稅費減免。國家能源局表示,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研究出臺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激勵政策。
而讓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尤為關注的是,《政策》規定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這主要是為了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
《政策》還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銷售市場,逐步形成以頁巖氣開采企業、銷售企業及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等多種主體并存的市場格局。鼓勵頁巖氣就近利用和接入管網。
不過,在王曉坤來看,《政策》發布對頁巖氣勘探開發并無實質性利好。“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勘探和開采技術不完善。”王曉坤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頁巖氣開發勘探技術不完善帶來極高不確定性,投資上億元的頁巖氣井產氣率不高或者沒有氣,這讓不少企業不敢涉足。
王曉坤說,《政策》雖然為參與開采企業實行多項稅費減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顧慮,目前仍需對頁巖氣勘探技術和開采技術進行完善,降低不確定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