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示范為主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日前則表示,煤化工是戰略性行業,其發展需要分階段。“十二五”期間,煤化工仍是處于示范階段,大量推廣還有一個過程。他認為,現在國際上石油的資源尚非常豐富,煤炭的轉換效果如何還要經過示范,用煤炭去替代石油的經濟型有待評價。現有的煤制油等煤化工工程“十二五”能發展到什么程度還不好說,企業現在需要做好的就是前期的準備工作。
潘連生則認為,國內煤化工產業發展形勢有喜有憂。“我國煤化工發展的最成功之處在于堅持技術先行。煤制油、MTO技術的開發都是中科院30年前的決定,在細化技術上,中國開發了6-7種細化技術,有的已經可以與國外技術同臺競爭。”潘連生表示。
而不足之處則是搶先發展。潘連生指出,我國煤化工出現了不顧原料、資源、市場需求、技術優劣等客觀條件,出現了盲目發展的勢頭。據他介紹,如果按照目前這種速度發展,甲醇等七種最熱的煤化工產品就需要7.8億噸原煤來滿足煤化工項目需求,如果折算為4000大卡的煤炭,則需要9.7億噸,意味著我國煤炭將有三分之一用在煤化工上,這是做不到的。
潘連生表示,煤化工能否發展的制約因素不是有沒有煤,而是有沒有水,以水定發展。一噸煤制油需要13噸水,如果采取節能措施,可能降低到10噸左右,但投資將增加。他建議企業增加對產品市場的預測和對項目競爭力的評估。“目前國內煤化工產品結構雷同,市場飽和度已經十分明顯。”
目前國內煤化工遍地開花的形勢在“十二五”期間也有望得到抑制。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現代煤化工以示范為主,并將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