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資源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
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石油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推動了油氣儲量的持續增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相石油地質理論的創建,使我國相繼發現大慶、勝利等一批特大型油氣田。八十年代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驅和三次采油等技術,提高了油田開發水平,特別是創造了大慶油田連續27年5000萬噸/年高產穩產的世界奇跡。九十年代,隨著地質認識上的飛躍和勘探技術的進步,在我國西部多個久攻不下的盆地實現了大突破,使西部油氣當量產量由1990年的1623萬噸猛增到2009年的7228萬噸。
特別是“十五”期間,中國石油[10.47 2.85%]堅持科技進步,突出自主創新,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期間,中國石油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15項,集團公司級科技項目379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9項,其中一等獎4項;授權專利總數達到2646個;形成了10項綜合集成配套技術和15項專有特色技術。為中國石油在國際化過程中合縱連橫,奠定了堅實的自主知識產權基礎。
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中國石油從推動整體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思路出發,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建設有效推進。突出重大科技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科技成果有形化、集成化,有力支撐了主營業務的發展。
勘探開發技術總體保持國內領先,巖性油氣藏等地質理論和勘探配套技術,高含水、低滲透等復雜油氣藏開發和三次采油等特色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
大型地震裝備及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高性能成像測井、大型成套鉆井裝備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功研發應用,水平井、欠平衡鉆井等先進適用技術普遍推廣,優質高效快速鉆井技術創出新水平。
煉油化工技術水平逐步提升,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劑、高性能碳纖維成套技術及特大型煙氣輪機研制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輸管道在設計施工、大口徑高鋼級管材與制管、輸送工藝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在國際上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統一的信息網絡體系全面形成,ERP系統在半數以上單位建成應用并正在走向全覆蓋;各業務領域專業應用系統相繼上線運行,全球最大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HSE管理系統、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系統、辦公自動化信息平臺應用持續深化,對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石油在地質勘探和油氣田開發領域的科技成果尤為引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