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發展,兩大公司的非油業務網絡建設基本形成氣候。在2007年,中石油旗下僅有2940座加油站開展非油業務,總銷售額6.55億元。到去年底,中石油開展非油業務的加油站總數達到1.2萬座,便利店數量達到6638座。
而中石化則號稱建立了國內最大的非油品零售網絡。左興凱向記者介紹,截止目前,中石化加油站中投用“易捷”便利店1.3萬多座,預計到今年年底,總數要達到1.5萬座左右,占到旗下加油站總數的一半。
快速布局之后,非油業務成為了中石油、中石化各業務板塊中的增長“明星”。去年前三季度,受金融危機沖擊,全國成品油消費量同比下降3.2%,在部分省份甚至出現了三到四成的下滑,但是兩大公司的非油業務卻逆市上揚。
中石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非油銷售收入21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5%。便利店開店數量同比增長27%,單站日均收入同比增長100%。
“非油業務已經成為了兩大石油公司銷售板塊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未來這部分的利潤貢獻還會大幅度增加。”國泰證券分析師王偉告訴記者,“此前大部分利潤都來自于油品銷售,非油業務存在非均衡發展的問題,與國外成熟市場石油企業利潤構成差距較大。”
非油“主業”
嘗到非油業務甜頭的兩大石油公司,擴張速度進一步加快。記者獲悉,中石化集團已制定計劃,今年加油站非油品營業額將要比去年再增收50%。中石油集團則提出,今年開展非油業務的加油站要占到全部加油站的1/3,即6000座左右。
“種種跡象表明,兩大石油公司已經將非油業務作為與其他傳統業務同等重要的業務來發展,中石油、中石化正在從'賣油郎’身份開始轉身,這為今后盈利開拓了一個新渠道,也帶來新的市場競爭點。”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表示。
2010年年中,中石化特意在北京召開了非油業務工作會議,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蘇樹林等眾多高層悉數出席。蘇樹林在講話中強調:轉變觀念,努力把非油業務打造成主業板塊。
中石化內部人士透露,公司提出要求,爭取用3年的時間做到非油業務的收支平衡、初步形成加油業務與非加油業務互動的局面。“之前重點是在布局,投入大,整體效益并不高,現在提出了效益考核。”
據了解,中石化制定的具體工作思路是:以加油卡業務為載體進入非油業務以加油積分、推廣禮品等手段擴大非油業務使用范圍;并與汽車經銷商、電信服務商開展交叉銷售;還有可能進一步與保險、銀行企業拓展聯手服務。
在業務發展形式上,中石化采取了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模式。集團總部聯手包括可口可樂、伊利、中國移動等知名供應商,整體協商、集中采購。同時,牽手麥當勞、肯德基、SK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加油站合作提供快餐、汽車維修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