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煉油業務拖累
業績穩定性遜于中國石油
從兩家公司今年半年報的表現來看,在油價微漲的情況下,對中石化業績增長更有利。
中國石油板塊營業利潤占比分別為:勘探53.02%、煉油28.88%、化工13.01%、天然氣5.53%;中國石化營業利潤占比分別為:勘探26.46%、煉油44.53%、化工18.32%、銷售9.45%。
國金證券有分析師認為,中國石油二季度盈利與一季度持平,而中國石化盈利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石油更易受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二季度油價波動不大,因此對業績影響不大;而中國石化受益于兩次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調整,上半年主要產品尤其是汽油價格明顯高于中石油,導致中國石化單季實現利潤較高(0.22元高于中國石油的0.18 元)。
中國石化的半年報還顯示,上半年的原油加工量為1.01億噸,同比增長16.7%,但來自煉油的經營收益僅為57億元,同比大幅降低了71.4%。這主要是因為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調整與國際油價變動有22天的窗口期,兩者不是同時變化。由于窗口期的存在,當國際油價一路上漲時,國內油價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映,使得煉油利潤率被壓低,甚至處于虧損邊緣。而去年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國際油價快跌,國內油價慢降,增加了煉油利潤率,這也是中國石化成為去年石油三巨頭中唯一實現凈利潤同比上漲的原因。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側重煉油和化工下游業務的中國石化,受國際油價持續攀升、成品油價格受管制不能調整到位、化工行業還處于不景氣周期等三方面不利因素影響,綜合毛利和盈利水平都略差于側重上游勘探開采業務的中國石油,投資風險相對較高。
他還指出,煉油業務一直是中石化最為頭疼的板塊,歷年虧損的局面較難改變,煉油業務板塊盈利能力的薄弱大幅消減了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中國石化的煉油業務對整體業績的貢獻能力不夠穩定,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最大,去年受益于原油價格下跌,業績增長較快,但今年則拖累了整體業績。此外,中國石化很大一部分原油需要進口也使其業績的穩定性不如中國石油。
王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石油太依賴上游,而中國石化太依賴下游,雙方的短板都不是在短時間就能改變的。
截至昨天收盤,中國石化股價為8.07元,下跌2.18%;中國石油股價為10元,下跌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