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世界上海洋石油開發、加工、運輸需求空前旺盛。必須從國家層面出發,站在政府有效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高度,高度重視海上石油污染事件的預防和船舶溢油事故處置,儲備起專業應急救援力量,為海上石油開發保駕護航。”
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局長、大連海事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宋家慧9月9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救撈論壇上提出的以上論點,引起與會300多名中外專家的強烈共鳴。
海上溢油災難頻發
從4月的墨西哥灣鉆井平臺爆炸,到5月的新加坡海域油輪、貨輪相撞,到6月埃及紅海沿岸發生漏油事故,再到大連的輸油管道爆炸,今年全球海上溢油災難事件頻頻發生。
宋家慧指出,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以石油為核心的能源開發,發達國家、石油巨頭紛紛逐利于深海石油鉆探,然而卻忽略了與之配套的應急處置技術開發和儲備,環境災難接踵而至。
在石油開采方面,英國石油公司(BP)“深水地平線”平臺在墨西哥灣爆炸,引起大量原油入海,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環境災難,影響將在不可預期的未來持續,全世界為之震動。
在石油運輸方面,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超級油輪“托雷·卡尼翁”號事件,該輪于1967年3月18日在英吉利海峽觸礁,溢油11萬噸;到本世紀初的“威望”號事件,該輪載有7.7萬噸燃油,于2002年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擱淺沉沒,泄漏燃油4萬多噸;全球幾乎每年都要發生一次萬噸以上油輪溢油事故,其損失觸目驚心。
在石油儲藏方面,發生了中國大連輸油管道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