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競爭力的“中遠海工模式”
胸懷國際視野、站立市場前沿是中遠船務駕馭危機、異軍突起的決勝之道。產品結構的調整不僅僅是產品的轉型升級,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管理的變革,品牌的提升,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新舊文化的融合,由此歷練出的“中遠海工模式”才能具有核心競爭力。
中遠船務新加坡籍海工專家徐秀龍說:我們之所以能夠快速進軍海工,是因為做到了做了再說,正因為敢為人先,快人一步,我們的海工產品大多數都在填補國內空白,甚至是世界上的首制產品。 2009年,一期工程投產的100萬平方米的中遠啟東海工基地已經交付世界最先進的圓筒型海工平臺,而那時候,很多企業正在危機中尋找翻身的機會,等到看清海工市場的時候,已經比中遠船務至少晚了三到五年。目前,中遠船務海工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已形成年交付5座海工平臺的產能。
得益于COSCO強大的品牌后盾,中遠船務可以依賴修船、造船,包括新能源產品改裝的業務結構,與全球船公司、石化公司保持長期的戰略合作。成功的合作使中遠船務在市場上樹立了誠信度和美譽度,尤其在市場低位時,中遠船務與客戶聯手抵御各類風險,幫助客戶平穩過渡,這是中遠船務可以在全球承攬高端海工產品的關鍵條件之一。
為了高起點定位海工產業發展,中遠船務緊緊圍繞技術創新這一核心,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研發之路,不斷加大人才引進、體系構建、科研投入等工作力度,從國內外先進船舶和海工建造領域大力引進專家和高級人才,成為中遠船務海工技術研發、項目生產管理、海工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并形成了以國內外專家作為科技研發帶頭人的自主研發團隊。通過引進新加坡和日韓的專業人才和先進管理模式,使中遠船務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參與同業競爭,并創建了獨特的自主創新的“中遠海工技術模式”。基于強大的技術支撐,中遠船務獨立完成首座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詳細設計、生產設計等一系列高端產品的研發和設計。
中遠船務在建海工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是品種多、覆蓋面廣,這讓中遠船務在海工建造領域無所不能。淺水有自升式平臺;深水有半潛式平臺、圓筒型超深水鉆井平臺、鉆進船;在新能源方面,有海上風車安裝平臺;在生產平臺方面,有FSO、FPSO以及半潛式的生產平臺;還有連接煉油廠和FP-SO/FSO的DP-2穿梭油輪等等。
多元化的產品依賴靈活的項目管理模式。從2007年起,中遠船務引進新加坡海工項目管理專家,在壯大專業管理隊伍的同時,更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新加坡海工項目管理模式。加上修船出身的中遠船務本身練就了與修船一脈相承的項目掌控與執行力,使新加坡海工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大放光彩。